原標題:釋放平臺經濟價值創造的新動能
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由平臺賦能價值創造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基礎設施成為連接、匯聚和整合多元經營主體的重要基石。有鑒于此,我們要深刻把握需求側規模經濟形成的平臺特點,充分釋放平臺經濟進行價值創造的新動能。
適應平臺網絡效應,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平臺經濟的價值創造過程已經從傳統的鏈式結構演化成網絡結構。數智時代的互聯網,不僅降低交易成本,還增強了市場中各主體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了平臺經濟發展的規模效應。社會化生產系統中的供應商、制造商、消費者以及合作伙伴深度融入價值創造的網絡中,使得價值流動超越了從研發設計至生產銷售的單一線性路徑,轉而形成了一個交互性極強的價值網絡。
平臺經濟進行價值創造的網絡邏輯首要特點在于能夠構建一套基于“雙邊市場”的反饋回路。在平臺經濟的網絡中,各種大小不一的反饋回路同時運轉,不同網絡節點之間的數據流動持續不斷進行。網絡邏輯的另一個特征是層次性,表現為規模較大的網絡結構內部往往嵌套著多個遵循相似運作邏輯的較小網絡結構。比如,平臺企業能夠在不同層級上扮演多重角色,并且在同一行業內推出多類型的產品。
鑒于平臺經濟的網絡結構,我們需重點關注價值創造過程中經營主體交互行為的數量與質量,要確保各個層級反饋回路的高效運行。具體來說,要在三個方面努力:一是確保平臺具備良好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平臺內的交互失敗率極低,并且用戶訪問平臺的需求通常會在合理的時間內得到滿足;二是提升匹配質量,這指的是用戶在平臺上搜索能夠與其共同參與價值創造活動的其他用戶時,平臺所提供的搜索算法的準確性以及導航工具的直觀程度。這些標準可以通過平臺某一時間段內的活躍用戶比例、活躍用戶增長率以及成交率等數值來衡量;三是加強基于標準導向下的反饋數值分析,這樣一來平臺企業可以及時地調整策略和行為,引導平臺網絡效應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價值創造能力的不斷增強。
著眼全周期管理,增強平臺用戶黏性。雖然平臺經濟價值創造由網絡邏輯驅動,但在新的模式下,服務質量的重要性愈加顯著,與用戶建立持久的情感連接成為一些平臺企業彎道超車的法寶。平臺經濟打破了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交易壁壘,借助大數據技術交易雙方的溝通在時空范圍內實現了延展與深化,價值創造過程的重心從達成單次交易轉向長期關系建設。
全周期管理是平臺經濟推行持續服務的重要手段,其面向的是產品從準備進入市場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的全部過程。這一管理強調持續跟蹤產品的研發、市場推廣、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分階段地對產品采取針對性維護策略。在產品剛進入市場時,產品的用戶基數較小,市場接受度也尚不明朗。平臺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保持產品質量和用戶滿意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份額。而當產品已經擁有穩定的用戶群體和市場份額后,成功的信號將會吸引類似的產品涌入市場,競爭無疑會變得更加激烈。此時,平臺需聚焦于優化盈利能力,提高用戶留存率和忠誠度,同時探索新的收入來源??傊S著產品生命周期的不斷推進,平臺應適時調整策略,以深化對用戶的了解。
平臺的全周期管理要時刻圍繞用戶展開,建立用戶對平臺的信任,進而提升用戶黏性。用戶對于平臺的信任程度決定了其是否會反復參與到平臺活動的價值創造中。因此,平臺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運營措施,保證雙邊的參與者都經過嚴格的篩選與管理。從積極方面講,平臺可致力于用戶對平臺信任度的提升。比如,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挖掘用戶偏好和需求變化,實現個性化的產品推薦和服務;定期向用戶提供最新的產品信息,增強用戶對平臺的依賴性。此外,平臺可以實施用戶分層管理策略,針對不同黏性的用戶制定差異化的營銷與服務標準,以此激勵用戶加強與平臺的聯系,構建長期且穩固的關系。
促進雙邊市場聯動,提升平臺治理水平。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交互,是平臺價值創造網絡邏輯得以發揮作用的驅動力。平臺在滿足簡單聯絡互動的基礎上,更多介入到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之中,使得交易雙方對平臺中介的依賴性更強。平臺雖然促成了買賣雙方的直接聯系,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同時也成長為比傳統中介更強大、更具控制力的新型中介。因此,平臺理應肩負起與之相應的責任,在價值創造和維護整體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作用,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其中,平臺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市場雙邊的平衡,為了達成這一動態平衡,平臺應敏銳把握失衡跡象并且及時給予應對,可通過營銷活動、優化搜索算法以及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務等方式來調節雙邊用戶數量,從而恢復整體的平衡狀態。在這一過程中活躍平臺用戶的作用至關重要,他們作為在平臺上持續保持一定交互頻率的用戶群體,構成了平臺生態穩健運行的基礎性力量;平臺應高度關注這些活躍用戶的動態和需求,將他們的反饋作為優化平臺功能與服務的重要依據,以此來促進平臺的長期穩定發展。
在平臺經濟場景下,生產者與消費者在互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角色互換現象,一些曾經的平臺消費者可能會轉化為現今乃至未來的優質生產者。平臺應重視統計用戶從一種類型轉化為另一種類型的比例,即角色轉化率。這也是平臺用于監測其用戶群體狀況并維持整個網絡生態平衡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深入分析角色轉化率,平臺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施策時機,促進用戶間的有效互動和價值共創。
良好的創新生態,擴大經營主體競爭優勢。不確定性是數字經濟的顯著特點,平臺組織在復雜環境下想要保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必須主動求變、走在創新發展的前沿。數智技術的聯通作用讓平臺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環境下,外部變化帶來的波動傳導更快、作用更強,要求平臺必須將提升應變能力列為發展的核心要務;數智技術也進一步推動了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興起,其為平臺快速制定和有效落實解決方案提供了必要支撐。
打造良好的平臺創新生態,不僅涉及平臺的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創新,還包括對合作伙伴、供應商、用戶等生態體系內各要素的整合和優化。由于平臺生態體系涉及的對象眾多,因此其內部便蘊含著豐富的創新契機。平臺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完善平臺的功能和性能,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加強與生態體系內的核心開發人員、拓展開發者以及數據整合者等各方的合作,共同研發新的產品、探索新的價值創造方式,以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創新的“培育”需要整個平臺生態體系進入到適宜的“土壤狀態”??偠灾?,平臺組織創新生態體系的建構要具有開放包容、協作共進以及交互暢通等特性。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平臺創新主體以及不同平臺之間才能更為高效、充分地開展各類信息和資源的溝通與整合,在平臺網絡效應作用下不斷涌現出創新成果和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政府亦需積極作為,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為平臺經濟發展構建充滿活力的、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徐浩然)
關于中工網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