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全球變局下,亞洲國家需要拓展思路,加快行動,更深入地合作來應對共同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清潔能源轉型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安全要務。亞洲需通過合作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避免分裂,以確保長期穩定和繁榮。各國應共同努力,推動改革和創新,為后代創造繁榮穩定的未來。
80年前,亞洲開始從戰爭、殖民遺留問題和經濟挑戰中復蘇。今天的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一半。未來,亞洲將迎來更大的合作,還是走向分裂?答案就取決于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不久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為塑造這些決策、敦促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提供了一個機會。
長期以來,印尼一直在博鰲論壇中發揮重要作用。2005年,時任總統蘇西洛在論壇上發表演講,主題是“亞洲尋求共贏:亞洲的新角色”。這一年,印尼和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今天,在經濟結構調整、技術突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全球格局正在迅速變化。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更寬的思路、更快的行動和更深入的合作。
所謂“可持續發展”,就不能僅立足于眼前的危機管理,而應著眼于脫貧、環保等事關長期繁榮的議題。提升發展韌性可能不會立竿見影地產生回報,但它為長久穩定奠定了基礎。
在現任總統普拉博沃的領導下,印尼正在將基礎設施、糧食安全、水資源管理和能源可持續性納入統一戰略。這些領域是相互聯系的,沒有電力、清潔水或農業生產力,任何基礎設施都沒有價值。印尼提出的多項倡議,如改善灌溉系統和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有助于提升經濟韌性。在爪哇島中部,灌溉設施的改善提高了農業產量,減少了氣候風險。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獨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氣候風險、能源和糧食安全問題是需要合作的全球性挑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共同行動才能實現,其中三個領域尤為突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清潔能源轉型和數字化轉型。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貿易和投資非常重要。沒有高效的道路、港口和數字網絡,經濟增長就會停滯不前。印尼主張深化跨境基礎設施合作,讓更多人受益。在這方面,《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提供了總體框架,越南和泰國等國則強調利用公私伙伴關系 (PPP) 加速發展。
在地區致力于發展解決措施的基礎上,印尼積極促進同主要國際參與者的伙伴關系,加強其基礎設施網絡。一個顯著的例子是與中國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它是印尼更大的基礎設施戰略的一部分。除了加強互聯互通,該項目還刺激了沿線經濟增長,為企業和當地社區創造了新的機遇。
區域合作對清潔能源轉型至關重要。對新興經濟體而言,擺脫化石燃料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依賴過時的能源是不可持續的。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如果不能控制住氣候變化的趨勢,到2070年,東南亞GDP可能減少17%。另一方面,對綠色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的投資可以釋放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并創造成千上萬個就業機會。印尼擁有世界上最大地熱儲量,可再生能源正成為其核心戰略。
印尼的能源轉型不只是地熱開發,還包括電池和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戰略性擴張。一個關鍵的優先事項是推進其鎳下游產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國內價值創造和加強全球競爭力。為了實現這一愿景,印尼與國際伙伴建立了聯系,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在加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利用本國資源、培育創新和推動產業增長,印尼正將自己定位為全球電池和電動汽車供應鏈的主要參與者。
數字治理問題也必須高度關注。人工智能、數據和自動化技術正在重塑各行業,為提高能源效率、醫療保健和教育水平提供了潛力。但如果沒有監管,這些技術可能會擴大不平等,甚至造成安全風險。印尼支持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框架,以確保技術造福社會,減少數字鴻溝。明確的法規和道德標準是包容性增長的必要條件。
在全球大變局之下,亞洲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它是會成為大國博弈的“競技場”,還是會團結起來,崛起為一支促進穩定和進步的力量?注重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的傳統安全框架已經不夠用了,糧食、水和能源安全,以及國防和外交才是長期韌性的決定性因素。
幾十年來,東盟秉持著“地區挑戰需要地區解決方案”的信念,鞏固了地區穩定。加強東盟機構、推進安全對話和加強多邊伙伴關系是實現持久和平和經濟韌性的關鍵。一個互聯互通的亞洲,不僅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地緣政治穩定的支柱。東盟致力于與不同伙伴合作,包括作為全面戰略伙伴的中國,在促進包容和可持續增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確保了地區各國互利共贏。
區域合作面臨國家利益分化、經濟差異等挑戰;但如果不合作,走向分裂的代價要更高。一個更加一體化的亞洲將惠及所有人,讓各國在不確定性上升的時代里獲得集體韌性。
可持續發展不再僅僅是經濟優先事項——它也是一項安全要務。信任、共擔責任和包容性增長必須成為亞洲發展議程的基礎。我們今天作出的選擇,將決定該地區是成為團結和創新的典范,還是屈服于分裂和短視主義。
未來是等不來的,需要我們親手共同創造。各國政府必須致力于大膽改革,企業必須推動可持續創新,區域伙伴關系必須從空談轉化為成果。到那時,我們將以合作迎來亞洲的崛起,而不是走向分裂。
就像爪哇諺語所說,“善舉昭昭終見光,惡行暗暗難久藏”,我們所做的選擇將決定我們的子孫后代所繼承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面貌。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Asia's path in a transforming world"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關于中工網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