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記者 劉波
4月11日,在天津博物館二樓的扶梯口,一個綠色的展架靜靜矗立。架子上擺滿了手工編織的花束、精巧的非遺烙畫葫蘆、憨態(tài)可掬的面塑醒獅,每件商品旁都附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制作者的名字和他們的故事。這里沒有推銷員,沒有監(jiān)控攝像頭,只有一個二維碼和一行標語:“殘疾人手作,自助義賣”。這樣的展架同樣出現(xiàn)在天津圖書館、天津美術館等文化展館的醒目位置,供市民自行參觀選購。
隨著全社會對殘疾人權益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各種助殘公益項目蓬勃發(fā)展。其中,天津市創(chuàng)美助殘基地作為我市規(guī)模最大的殘疾人集中就業(yè)基地,聯(lián)合文化場館推出了公益項目——“善淘小鋪”,義賣殘疾人手工作品。
創(chuàng)美助殘基地的負責人介紹,在2022年,他們就在天津多家愛心餐飲店放置了“愛心義賣桶”,里面裝滿了由殘障人士編織的向日葵花束。“當時只是試試看,沒想到反響很好,很多人還會拍照發(fā)朋友圈,無形中幫我們傳播了公益理念。”2024年9月,創(chuàng)美在金皇大廈設置了首個無人義賣展架,商品擴展至非遺烙畫、面塑、剪紙等手工藝品。短短兩個月,這個小小的貨架就收到千余元善款,且?guī)缀鯖]有商品丟失。
2024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當天,“善淘小鋪”正式進駐天津博物館、天津美術館和天津圖書館。近日,在天津圖書館一樓的文創(chuàng)區(qū)門口,記者遇到了正在挑選手工荷包的大學生張琳。她拿起荷包,翻看背面的卡片。“原來是一位聽力障礙的阿姨做的,真的很厲害!”張琳支付了比標價多5元的金額,“就當是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善淘小鋪”啟用以來,清點善款成了工作人員的“解謎游戲”——因為總會出現(xiàn)“多付的零頭”“匿名捐款”或“商品還在但錢已付”的情況。“比如一個編織花束標價28元,但有人付了30元;或者明明只賣了一個面塑,賬上卻多了50元。”工作人員小王笑著說,“這些‘糊涂賬’恰恰說明,很多人不只是買東西,更是想表達一份支持。”
“善淘小鋪”就像一座橋,一邊連著殘障工匠的夢想和生活,一邊連著社會的善意和尊重。義賣所得收入都將用于開展公益項目,扶持殘障人士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未來,“善淘小鋪”將在更多公共場所設立義賣點,讓更多人能便捷地參與公益。
關于中工網(wǎng)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