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工會創新“工會+信訪”服務方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心理健康服務助力“事”“心”雙解
本報訊(記者李玉波)“與心理咨詢師進行交流之后,覺得自己內在情緒得到了釋放,還減輕了焦慮,非常有效果。”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張女士說。日前,張女士因為退休待遇問題來呼和浩特市信訪局反映情況,當時情緒失控,信訪工作人員無法讓其冷靜下來。
“工會+信訪”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郝紅燕及時介入,將張女士邀請進入職工心理健康室,對她進行安撫。郝紅燕采用敘事傾聽法,通過認真傾聽,讓張女士宣泄消極情緒,利用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援助。最終,緩解了矛盾沖突。
呼和浩特市信訪局副局長云志強介紹,心理咨詢師從感情入手,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解決思想困惑,緩解當事人的情緒,并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有助于化解矛盾糾紛和問題的解決。
據了解,2022年8月,呼和浩特市總工會“工會+信訪”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正式實施,該項目主要開展心理測量評估、出具分析報告、個體一對一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通過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創新服務方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婷婷介紹,心理咨詢師以“傾聽+引導+溝通”的專業模式與技巧,通過耐心傾聽與良性溝通,讓當事人可以放心地分享自己的問題和困惑。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制定不同的服務計劃,幫助不同人群解決各種不同的心理問題。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總工會“工會+信訪”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為職工開展心理疏導及危機干預服務248人次,在呼和浩特市信訪大廳傾聽案件224件,開展活動52次。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云玉美說,“工會+信訪”心理咨詢服務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信訪調解中,成為化解矛盾的“減壓閥”,緩解了當事人的情緒,增強其信任感,為上訪群眾與接訪的工作人員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助力信訪案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