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險
《工人日報》(2023年07月11日 05版)

“玩轉科學”“讓孩子從小就對化學感興趣”……近日,新華社聚焦市場上大量頂著“科學教育”名義的玩具產品,它們大多模仿教具或器材,用各色玻璃制品裝著化學原料,如明礬、小蘇打、醋酸鈉、硼砂等,這些“瓶瓶罐罐”背后,受傷、中毒等各類安全風險隱患頻現。
在近距離實操中觀察化學反應的發生,幫助孩子實現“玩中學”,科學玩具可謂踏準了科學啟蒙教育的節奏。雖說是玩具,但安全問題不可兒戲,且不說原料渠道是否正規,單是化學反應中伴隨的發光、放熱、燃燒等現象就已構成了不小的風險和隱患。時下,面向孩子的五花八門的玩具、學習用品層出不窮,相比過去,如今的孩子們顯然是更幸福的,但要讓這份幸福更長久,還需要監管更精準、相關產品標準建設更完善。家長們在為新鮮創意買單的同時,要擦亮眼睛,別讓玩具成為威脅孩子安全的“隱形炸彈”。
李法明/圖 韞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