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阜寧縣總推進新媒體與工會工作融合創新、建立“一周進一企”制度,為職工送去精準服務——
“指尖+腳尖”激活工會“神經末梢”
新組建工會88家,發展會員4532名,走訪企業103家,打造黨工共建等各類工作典型20個……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總工會通過“指尖”和“腳尖”同頻,激活基層工會的“神經末梢”,讓廣大會員享受到“娘家人”的精準服務。
阜寧縣總工會從2018年起開始創建縣本級工會網站,在推進新媒體與工會工作融合創新上進行探索。2021年3月,阜寧工會實現了縣總工會微信服務中心、鎮街微信公眾服務站、企事業單位微信公眾服務點全覆蓋,使之成為聯通上下的“云端橋梁”、職工訴求的“綠色通道”、服務會員的“掌上娘家”、關愛職工的“網上沙龍”,給工會工作帶來全新的“微”視角。
職工進入“一網情深”,動動手指就可申請入會;業務指導“微知庫”科目很多,按需索取一目了然;職工思教“微講堂”豐富多彩,學理論學法律隨時點擊;暖心關愛“微夢成真”平臺方便快捷,符合條件的在短時間就能遂愿;基層工會開展的“微建議”征集,每年收集合理化建議超過4000條,不管是建議,還是“吐槽”,都讓職工與企業經營者能夠零距離溝通……眼下,在阜寧縣,工會工作可謂是無“微”不至,各種“微”公開、“碼”上辦、“微”協商、“微”關愛延伸到廣大職工的生產、生活中,讓他們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工會工作面廣量大,既要‘鍵對鍵’,更要‘面對面’。”阜寧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曹洋告訴記者,縣總工會在發揮“指尖”功能的同時,同樣用足“腳尖”功夫,從2020年起建立工會機關人員“一周進一企”掛鉤服務責任制。
“一周進一企”掛鉤服務責任制明確,工會機關人員每周不少于一天時間下基層,主要職責是當好新思想新理論宣傳員、企業和職工狀況調查員、建會建“家”指導員、勞動關系協調員、解難紓困服務員等“五大員”,全年做到“六個一”,即組織一系列宣教活動、參與一次集體協商、打造一個特色品牌、幫辦一批職工實事、結交一批職工朋友、提煉一批創新成果。
將勞模創新工作室建在流水線上是阜寧縣總工會今年的一項創新之舉。阜寧縣總工會選擇全國勞動模范吳紅梅所在的江蘇榮威娛樂用品公司為試點,縣總工會主要負責人3次實地勘察,從工作室的設計到示范線的布局都進行了詳細指導;勞經部全體人員坐地辦公,既當設計員又做雜勤工。經過20天的努力,終于讓勞模示范線閃亮登場。
近年來,阜寧縣總工會還通過大興調查研究推動工會工作向縱深發展。阜寧縣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在推行能級工資協商初期,因缺乏典型經驗,導致推動工作面臨一些困難。走進江蘇金海新能源公司調研時,縣總工會發現,這家企業早在兩年前就實行了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階梯式”工資分配模式,而且形成一套完整的運作制度。縣總工會在總結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企業發展和職工需求的實際情況,很快在全縣企業中推廣能級工資集體協商。
據統計,今年以來,阜寧縣總工會機關人員已走訪服務企業103家,幫助74家基層工會工作實現提檔升級;打造黨工共建等各類工作典型20個,協助16家企業解難紓困,化解勞動關系矛盾18起;指導組建工會組織88個,新入會會員4532名;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專項意外傷害保險1050份、“江蘇醫惠保1號”3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