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圍繞茶旅融合,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從茶山到茶旅
閱讀提示
近年來,云南省普洱市圍繞茶旅融合,在產、學、研、文、旅領域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進一步延伸茶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進普洱茶有機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推動茶產業健康發展。
云南普洱,一個因茶而名、因茶而榮、因茶而興的城市,茶產業也是該市的第一支柱產業。
近年來,云南省普洱市圍繞茶旅融合,在產、學、研、文、旅領域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進一步延伸茶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進普洱茶有機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推動茶產業健康發展。通過實踐,探索出了綠色有機、茶旅融合的新路子。
提升品質才能賣得好
“今年春茶的口感比往年都好,春茶品質有了明顯提升?!辈枭讨煜壬衲?月以來一直在市場轉悠,至今已購買了幾十噸茶。他說,春茶是茶樹憋了一個冬天抽出的嫩芽,口感好、價格也高,今年春季降雨偏少,茶葉發得慢,頭一波春茶的口感更有味道。
這些年春茶品質好不僅僅是氣候的關系,更多的還是當地開展有機茶園建設以及茶葉初制所清潔化改造的成果。
“要想讓茶產品賣得好,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品質。現在村里正在進行有機茶轉換,成效已經很明顯。茶商普遍認為茶味比之前的更濃了,茶氣也更重了。”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竜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健康介紹說。
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已帶動竜竜村645戶村民種植有機茶。通過生態茶園改造,提升茶葉品質,大家對發展有機茶信心滿滿。
“雖然有機茶的價格要比傳統茶高出20%以上,但對于老百姓來說,最難的是轉換期的頭一年,產量會出現斷崖式下降?!痹S健康坦言,有機認證每年都要檢測,不但要檢測鮮葉、成品茶,連茶園的水、土壤、空氣都要檢。對此,思茅區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對正處于有機轉換期的茶園按照每畝282.5千克標準提供有機肥,并給予金融政策支持,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完成轉換。
近年來,普洱市把生態有機作為普洱茶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推進有機茶園轉換,全市有機茶園認證面積達49萬畝,占全省有機茶園面積的46%,獲得中國有機茶認證企業241戶、證書315張。
重塑茶產業
不只竜竜村,在普洱市銀生茶業有限公司2700畝生態茶園基地內,當地村民說,種植有機茶葉后,家里收入從每年1萬元增長至6萬元,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普洱市茶園面積達到209萬畝,其中現代化茶園面積190萬畝、栽培型古茶園面積19萬畝,茶葉綜合產值實現392.46億元,茶農人均純收入6560.76元。
種植端之外,普洱市還發力有機產品加工端,研發出速溶普洱茶、唱片普洱茶、明信片普洱茶、普洱茶果茶飲料和小克裝、開拓出銷售新市場。
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天武介紹,新型產品業態極大提升普洱茶產業的附加值。公司通過制作生產國外用戶訂制的普洱茶唱片餅、迷你型小餅、普洱茶小方片、明信片和小龍珠等新型產品,每公斤有機普洱茶鮮葉的價格至少在300元以上。
“做有機茶,是必然的趨勢,也是重塑普洱茶產業的關鍵之舉,在普洱市,這已經成為共識?!逼斩秀y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候建榮對記者說,此外,大家還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做有機太不容易”。不僅產量低、生產成本高,而且國內有機市場的培育不足,有機普洱茶目前還未形成持續性消費。
“茶+旅”產生“化學反應”
茶產業賦予了旅游業新的內涵,除了特色民宿,以茶基地為載體,將茶園建成旅游景區也是一種發展典型。游客在茶園里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切身體驗茶農的生活,學習茶知識、茶文化、茶禮儀,體驗從茶山到茶杯的過程,同時還感受了當地文化風情,形成 “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一體化發展格局。
“茶”加“旅”,還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茶旅融合不僅讓旅游業煥發出了新活力,還帶動了茶葉加工、銷售和鄉村旅游、餐飲服務業的發展,有效提升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綜合發展能力。
思茅區云仙鄉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機遇,打造茶葉品牌,并將茶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產業結合起來,按照“一核帶九特”的思路,引導群眾發展9大特色產業;建設9大景點,將蘆山村建設成了集休閑、娛樂、住宿、觀光為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思茅區以全域大力發展有機茶為主要發展方向,打造了一批集茶產業、茶文化、康養休閑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小鎮、美麗鄉村、茶葉莊園,開發了一批“古茶山+古茶鎮+傳統加工體驗+茶品鑒”“現代茶園+茶科技+茶生產+茶品評”等特色茶旅精品線路。持續精心打造和提質升級茶旅融合,增添了思茅茶旅融合發展的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