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建立一線技能人才常態化培訓賦能和能力認證機制
【團結奮斗開新局 喜迎工會十八大·推進“產改”進行時】“產改”推動技能人才投身自貿港建設熱潮
“近期,我們舉辦了各類技能素質培訓班和講座50余場,培訓職工3100人次。”日前,在海南省三亞市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情況匯報會上,三亞市總工會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三亞市總不斷推進“產改”,涌現出全國和海南省工人先鋒號集體2個,海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創建了市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6家和職工創新工作室7家,并建立起一線技能人才的常態化培訓賦能和能力認證機制。
產教融合持續提升工人技能
“師傅,咱們的獲獎證書到了。”董漢強搖著手中紅艷艷的證書,隔著老遠就朝著師傅王啟名報喜。
2022年初,作為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高新技術服務產業系電子講師的王啟名和自己的學生董漢強搭檔,參加了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賽項,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二等獎。
作為三亞市“產改”試點單位,2021年9月,三亞技師學院率先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建設職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統籌規范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并推行名師帶高徒、學徒制技能培訓等責任制,構建產業工人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產業工人隊伍技能水平顯著提升。
以王啟名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是這次三亞技師學院產教融合方案的重要執行者。兩年來,王啟名以創新工作室為依托,帶著10多個學生一路征戰國內、國際各大賽事,先后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國內選拔賽“移動機器人”賽項18名;海南省職業技能大賽“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賽項銀獎;2022亞太機器人世界杯天津國際邀請賽二等獎3個;第十七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賽項金獎等諸多獎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創新新工作室的引領下,三亞技師學院深入開展技能培訓,提升人才質量培訓及等級認定考核共3492人次,開設了21個企業新型學徒制班級,61人獲得預備技師認定,786人獲得高級技能認定,2101人獲得中級技能認定。
“現在,我們學校有4個創新工作室,希望我可以創建下一個。”已經確定留校擔任實驗員的董漢強對記者說。
傳承創新讓“老技能”煥新顏
“緯線和經線一定要打緊,錦面要平整不能松,像這樣的線頭要剪掉,留著不美觀……”同樣是在三亞技師學院,每周一到周四晚上都能看到黃麗瓊的身影,從事黎錦技藝教學10多年的黃麗瓊每次授課,都格外認真。
走進以黃麗瓊的名字命名的黎錦技藝工作室,展架上,黎錦制作的壁掛、手機袋、鼠標墊,讓人眼前一亮……“這些是近年來我們探索將傳統黎族織繡圖案與現代家居生活用品創作結合的成果。融合創新激活了傳統民族手工技藝,也賦予非遺更旺盛的生命力。”黃麗瓊說。
除了黎錦產品的改革,黃麗瓊在傳統腰織機上也做了改良,傳統的腰織機是坐在地上、木板上操作,容易腰酸背痛,不少學生吃不了這份苦沒有堅持下去。黃麗瓊在傳統腰織機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制作了一款架式織機,制作者可以坐在凳子上織,代替了腿部力量,不僅省力,也減少了對腰部的損害,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織繡黎錦的積極性。
如今,黃麗瓊的黎錦技藝工作室也經營得紅紅火火,不僅為非遺技藝傳承何發展提供了空間,帶出來的學生也遍布海南島。工作室還為當地村民就業提供了平臺,僅去年工作室就輻射帶動當地20多人就業。
“黎錦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為了能讓更多人感受到黎錦的魅力,將繼續努力讓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傳承黎錦技藝的隊伍中來。”黃麗瓊說。
勞模引領激發工人成長
“我是從普通技校生成長起來的。”這是周皓經常說的一句話。
周皓是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稱深海所)工程部鉗工,參與完成了我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的海試任務。他參與的任務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實現中國載人深潛跨越式發展。
工作20多年,他從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長為給中國深海科考創造多項紀錄、國產深海設備突破萬米挑戰保駕護航的“深海工匠”,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為更好地推進“產改”工作,三亞市組織起草了《三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并下發《關于印發<三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市委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分管領導和市總工會主席任副組長,13個部門主要領導為小組成員,各部門指定一名工作人員為聯絡員,明確了改革的具體步驟、落實時限和各部門的職能職責。
“產改”推進兩年來,三亞市總共舉辦各類技能素質培訓班和講座50余場次,開設黨史學習教育、職工代表履職、家教家風、旅游英語等課程,培訓職工3100人次,471名職工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三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符婉表示,2023年,市總將持續聚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打造更多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加強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在承擔全面試點單位推進工作上持續用力、展現作為,推動改革全面提質增效,團結引領廣大產業工人投身自貿港建設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