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錄
我國重啟CCER交易
事件:10月19日晚間,《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由生態環境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布。這意味著,待生態環境部公布首批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開發領域后,經營主體即可申請簽發新的CCER。CCER是全國碳市場的第二大交易產品,可用于不超過5%的碳配額抵消。
點評:區別于帶有強制減排屬性的全國碳市場,CCER交易機制允許經營主體自愿開發減排項目,并通過碳市場-CCER機制的聯動中獲取減排收益。相較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的《管理辦法》刪去了“應當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減排…”相關內容,不再羅列特定的適宜開發CCER的項目范圍,而以“屬于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項目方法學支持領域”的表述替代。
《管理辦法》的另一變化是由生態環境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發布。據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因為新版CCER的簽發流程和監管要求提高了項目業主、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責任,而對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監管很大程度上需要市場監管總局來支持、負責。在CCER停止交易期間,碳市場履約主體及減排項目開發方對其重啟的呼聲不斷。此番更新后的交易辦法,有望通過市場手段,進一步激發社會減排潛力。
騰訊關停“騰訊待辦”
事件:10月16日,騰訊待辦宣布將于今年12月20日全面停止運營并下架。騰訊待辦是一款微信小程序,2021年8月上線,隨后APP在iOS商店上架。騰訊待辦定位為待辦事項和日程管理工具,支持多端聯動,在對應公眾號創建待辦事項后,日程會通過公眾號等端口彈出。
點評:騰訊待辦并不是騰訊今年關停的唯一業務。今年7月,在線音頻平臺企鵝FM發布下線公告,宣布于今年9月6日正式停止運營。今年5月30日,騰訊停止《疾風之刃》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原因是該游戲開發商因內部調整無法繼續維持正常運營及版本研發,該游戲“壽命”已近10年。
早在去年底,馬化騰在騰訊內部講話時就表示,2022年年底的內部講話中稱,很多業務該砍就砍掉,不要留戀,與公司付出的管理成本和精力相比,非核心業務鋪得太多并不劃算。目前看來,清退非核心業務的計劃正在騰訊堅定執行。在此前的高速發展時期,包括騰訊在內的諸多互聯網巨頭開辟了數量、種類都很龐大的“支線”業務,而事實證明這些業務大多無法為企業盈利。當紅利期遠去,企業發展放緩時,砍掉不賺錢的業務,將更多資金、人力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就成了各互聯網巨頭統一的選擇。
諾基亞三季度銷售額下降20%
事件:近日,全球最大通信設備制造商之一芬蘭諾基亞公司宣布擬裁員1.4萬人,以削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與此同時,諾基亞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諾基亞第三季度凈銷售額同比下降20%。
點評:移動網絡業務是諾基亞主要的營收來源,三季度營收不及預期,很大程度上也是主營業務疲軟所致。具體來說,在北美市場,受客戶持續評估支出并消化庫存影響,移動網絡和網絡基礎設施投資大幅縮減;在印度市場,持續增長的5G網絡部署拉動了增長,但隨著網絡部署放緩,銷售額較上季度明顯下滑。
早在今年8月,美國高通公司就表示,因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在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的支出持續疲軟,預計公司第四季度銷售額低于市場預期。現在看來,高通的“預言”可能對不少科技公司同樣適用。為應對當前市場環境,諾基亞已經開始調整運營策略,以期降低成本并提高運營效率。除了裁員以節省人員開支外,該公司還將著力簡化運營模式、推動業務多元化、建立新的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關系,以此保護公司盈利能力,等待市場復蘇。(本報記者 羅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