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交的材料少了,要跑的部門少了,信用修復的渠道統一了
河南信用修復“一件事”助力企業“減負增信”
本報訊(記者余嘉熙 通訊員葛慧君)“過去企業進行信用修復時,要去多個部門跑好幾趟。現在直接在網站上傳證明材料和信用承諾書,發起修復申請,后臺很快就會受理、審批了。”近日,河南省南陽市某石油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此前,該公司因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擅自建設加油站及地面附屬建筑物,收到了南陽市城市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6月,在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專員的協助下,該企業順利開具了信用修復相關材料,通過“信用中國(河南)”網站,只需上傳3項材料,一個工作日內就完成了受理、初核以及省級復核,5個工作日內就完成了企業信用修復。
要提交的材料少了,要跑的部門少了,信用修復的渠道統一了,流程更便捷了……這是河南省構建高效便捷信用修復制度的縮影。
“企業由于自身原因或政策不穩定、人為對企業的干預等,出現違規甚至違法的問題就可能被處罰。另外,企業在獲得資質、招投標、上市、發債與融資等過程中,往往需要提供各種信用證明,要跨部門、派專人跑各種證明,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河南省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進一步優化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引導和幫助經營主體及時糾正失信行為、重建重塑信用,8月4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聯合制定《河南省信用修復“一件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切實解決企業失信信息“多頭修復”和“修復不同步”等問題。
據了解,《實施方案》明確統一信用修復標準,打通信息共享通道,優化辦理流程,實現高效便捷的跨部門“五個一”信用修復機制,即信用信息“一網公示”、行政處罰決定和信用修復通知“一次告知”、信用修復辦理“一站指引”、信用修復申請“一口受理”、信用修復結果“一并互認”。統一公示信用信息,提供公開查詢服務,簡化信用修復申請材料……在“信用中國(河南)”網站上,各類失信信息修復流程集成發布,從根本上解決了信用信息多頭公示導致的“修復不同步”問題。
“簡化企業信用修復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借助大數據與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信息收集與共享能力的提高,政府能更便捷地為經營主體做好信用修復和信息獲取。”河南省社科院商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進才表示,“信用修復一件事”不僅可以幫助經營主體盡快履行義務、修復信用,暢通信用修復申請渠道,加強信用修復協同辦理,而且增強了信用修復的效率與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