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珠區建設新時代“工會楓橋”實踐站
服務“一體化”集成 爭議“一站式”化解
本報訊(記者葉小鐘 趙思遠 通訊員劉佳)近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時代“工會楓橋”實踐站與新業態工會“職工之家”正式揭牌。這是廣州工會在勞動領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深化工會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廣州市海珠區新時代“工會楓橋”實踐站融合海珠區新業態工會“職工之家”、海珠區新業態工會法律服務站、海珠區“一站式”勞動爭議多元解紛服務站、海珠區新業態行業工聯會辦公點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與海珠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勞動關系綜合服務中心、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相鄰聯動,并借助廣東省人力資源協會、海珠區粵創和諧勞動關系研究中心等機構力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政策解讀、崗位招聘、技能培訓、創業指導、心理疏導等全方位服務,成為海珠區新業態“一體化”“一站式”勞動爭議多元解紛平臺。
實踐站整合多方資源服務職工群眾,設有24小時法律服務咨詢點,由區人社局、區總工會、區工商聯安排律師值守,上班期間可面對面解答職工疑問,下班時間可通過“工會律師亮身份”指引牌聯系律師進行電話咨詢。
廣州市總工會有關領導表示,全市各級工會以廣州納入全國“工會楓橋”市域培育示范點建設為契機,扎實做好各項創建工作。廣州市總工會指導海珠區總工會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打造特色亮點。
打造一站式平臺。海珠區總工會緊盯工會職責和職工隊伍分布特點,整合同級人社、司法行政、法院、檢察院、信訪等資源,著力打造新業態“一體化”“一站式”勞動爭議多元解紛平臺,打通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
擦亮工會維權服務品牌。海珠區總鞏固提升“源頭預防-基層排查-仲裁前調解-訴訟前調解”工會維權服務鏈條及專項行動,由區總工會派出8名工會律師分布在各街道20個法律咨詢點、29名工會律師參與到三方聯調、4名工會律師參與訴調對接,今年以來服務職工超1200人次。
創新工會智能法律服務。借助信息化技術,海珠區總工會在全區推進建設3個海珠“智能化+自助式”24小時服務工會驛站,分批次在園區、樓宇和大型企業職工之家投放40臺“工會數字人”,可實現即時對話,方便廣大職工群眾了解涉及勞動權益的法規政策。
用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制度。海珠區總工會牽頭建立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協作機制,與區檢察院、區人社局現場會簽《關于建立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協作機制的工作備忘錄》,指導轄內某新業態企業工會針對企業管理方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3起行為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