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園區以“保”定“建”,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雙贏——
【文化中國行】“工業銹帶”華麗變身“城市秀場”
“對客人來說,房間只有干凈和不干凈,沒有中間項,查房必須嚴格。”8月23日8時,北京首鋼工舍智選假日酒店客房中,一雙專注的眼睛正仔細在燈光下檢查水杯的清潔度。作為酒店賓客服務總監,郭普旭正在仔細查房。
北京首鋼工舍智選假日酒店的前身是老廠區工業廠房,從工業廠房變成星級酒店,得益于首鋼園區的改造和利用。
首鋼園區的改造和利用尊重工業遺產原有的風貌,分區施策、以“保”定“建”,推動園區從“工業銹帶”向“城市秀場”華麗轉變。近年來,園區舉辦冬奧會滑雪大跳臺比賽、服貿會專題展、中國科幻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和賽事,實現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雙贏。
四高爐“變形記”
深灰色鋁板和玻璃幕墻的外墻,高高矗立在藍天白云下,顯得尤為壯觀。
在位于北京西五環外的首鋼園里,重裝亮相的四高爐本體保留了原有的工業構筑物及爐芯,內部通過改造滿足會展功能需求,是一座兼具會議和展覽功能的綜合性場館,還將于9月舉辦2024年服貿會。
打卡美景、了解歷史、品味美食……近日記者走進首鋼園展區。只見昔日的筒倉、料倉被改造成辦公區,原首鋼電力廠變身酒店,服貿會場館施工工作正緊張進行。服貿會會展群與滑雪大跳臺、煉鋼鐵高爐等首鋼園標志性景觀交相輝映,工業元素隨處可見,傳統與現代相交融,迸發獨特魅力。
其中最亮眼的,莫過于即將煥新登場的四高爐。四高爐位于首鋼園區北區工業遺址公園內,始建于1969年,1972年10月投產,1992年原地擴容大修后,成為首鋼第一座2000立方米級的現代化大型高爐。今年,四高爐、熱風爐及主控樓等附屬設施正被整體改造為首鋼國際會展中心會展綜合體。
如今,工業遺存建筑是首鋼園的鮮明特色。
近年來,首鋼老工業區避免大拆大建,優先做好工業遺產存量利用,以傳承文化、延續歷史記憶、營造首都特色風貌為原則,通過改造提升賦予工業遺存新的生命力。
由“火”到“冰”的蛻變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后,首鋼集團落實國家奧運戰略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大搬遷——在唐山曹妃甸落地建設了“大海上的鋼城”——首鋼京唐公司。
停產后的首鋼老廠區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成為冬奧賽事舉辦場地和冬奧奧組委辦公區。首鋼集團抓住冬奧機遇破局城市更新,推動廠區向園區轉變,實現由“火”向“冰”的華麗蛻變。
冬奧會后,首鋼園區聚焦“科技+”“體育+”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科幻、互聯網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精尖產業,著力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鋼高地。截至目前,首鋼園整體入園企業累計831家,注冊資本總額超過750億元,其中產業企業占比超過70%。
“從首鋼園區改造經驗來看,新首鋼的成功改造有兩點經驗值得借鑒:一是規劃引領,加強統籌謀劃。先后編制了2012版控規、2017版首鋼園北區和東南區控規、2020版首鋼園南區(街區層面)控規,形成了符合整體保護利用特點的規劃體系,為整體性保護開發‘一張藍圖干到底’提供了指引。二是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有機結合冬奧元素,首鋼園區北區實現了‘火’到‘冰’的華麗蛻變。歷史與現代交融、工業遺存與奧運元素結合,百年積淀的首鋼園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助推城市發展的典范以及工業遺存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范。” 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于華介紹告訴記者。
打造“首鋼特色”打卡地
磚紅色的現代展覽場館、斑駁的老工業痕跡、山水相間的自然生態美景……首鋼園以中軸工業遺址公園為核心,沿著螺旋階梯向上走,進入空中步道。從步道向北望去,可以看到高爐矗立,美麗的石景山佇立遠處,風景美不勝收。
“昔日粗獷的煉鐵爐,融合了現代展覽和商業元素,變得越來越精致。2020年11月入選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成了著名的打卡目的地。”于華自豪地說。
于華告訴記者,通過利舊改造、綠色織補,園區尊重工業遺存的風貌,深挖其文化價值,積極融入奧運元素,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走出一條具有“首鋼特色”的工業遺產再利用之路。“例如,首鋼滑雪大跳臺與冷卻塔等工業遺存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將中國傳統文化、工業文化和奧運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被國外媒體譽為‘工業迪士尼’,在冬奧會上大放異彩。”
據了解,首鋼園已連續3年成功舉辦服貿會專題展,形成獨具特色的聚落式、花園式場館群;中國科幻大會連續4次落地首鋼園,并已納入“中關村論壇”,規格進一步提升;舉辦首發首秀等各類會展活動700余場,入園客流量累計超過2100萬人次。
通過開發改造,首鋼園區形成“山、水、工業遺存”特色景觀風貌,吸引高精尖產業集聚的同時,也凝聚了超高人氣,活力滿滿。“目前,園區已形成集餐飲、酒店、零售、展覽、體驗等多元場景于一體的特色消費生態,正在逐步成為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支點。”于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