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冠軍:收獲的不只是金牌

隔屏關注
8月20日,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決賽正在舉行,各賽道的領隊們在觀賽區大屏幕前關注賽場中的選手。
本報記者 史宏宇 攝

賽后探討
8月20日,選手們比賽完后在熱烈地討論考題。本報記者 史宏宇 攝
編者按
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決賽8月21日在吉林長春圓滿收官。盧雙喜、高京、謝超、袁偉康、李虎、王澤宇、姚建英、王元飛、邢天驕、馬沖等10位選手分獲鐵路、建筑、電力、化工、機械、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國防科技工業、輕工等10個行業賽道第一名。
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共有3萬多家企業、65萬名班組長報名參加。對班組長們來說,大賽不僅是以賽促學的過程,也是更加了解自己的過程,更是重新認識班組長這個崗位價值的過程。脫穎而出的冠軍們在大賽中有怎樣的收獲和啟發、思考和感悟?敬請關注本期對其中部分冠軍的報道。
機械行業賽道冠軍李虎:
“決賽更考驗精神和意志”
本報記者 蔣菡
“初賽考的是知識,復賽考的是技能,而決賽考驗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精神和意志。”8月21日,36歲的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裝配二分廠特種起重機裝配工段工段長李虎深有感觸地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在當天收官的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上,李虎奪得機械行業賽道的第一名。對于這場決賽,他咂摸出了很多考題之外的滋味。
他坦言,決賽第一個環節理論考完之后感覺很挫敗。“看到考分那么低,我一下子蒙了,怎么辦?要是帶著這種挫敗的情緒去參加下一場考試,肯定會影響后續的發揮,所以要及時調整心態,快速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他說,“我覺得大賽為什么出這么多難題,估計也是想考驗我們的抗壓力能力和意志力。”
第二個環節是數字孿生,總共137道題,只有一個小時。有些選手遇到難題就卡住了,一直在糾結,后面很多題就來不及做了,而李虎全做完了。“我在第10分鐘時發現,我的整體進度才1/15都不到,于是我就改變了策略,不去糾結每一題的對錯了,而是根據分值進行取舍,所以最終我把題做完還多出5分鐘。 我認為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時間分配,要當機立斷。”李虎說,其實這也是在考驗突發情況下怎么去決策、怎么去尋找最優方案,而這恰恰是班組長所應具備的能力里特別重要的,因為班組長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快速處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安全等各種異常狀況。
第三個環節是選手對戰環節,這是對班組長創新能力的考核,要用一些創新的思維、創新的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其實這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和自己對戰,不能被自己的固有經驗所束縛,要打開思路,去尋找更優的資源、更優的方案,包括對一些創新工具的應用。”
考的不僅僅是題,這是李虎的認知,也體現了一個冠軍班組長的思路和格局。
李虎所在班組主要負責越野輪胎起重機、通用底盤及特種起重機三大類產品的裝配工作,工序覆蓋廣、技能要求高。“我當了7年班組長,學過精益生產、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團隊管理等等,但那都是一些知識點。通過這次大賽,我系統地把我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運用思維導圖把整個知識體系進行了構建,從點狀變為樹狀,這對今后的班組管理一定會很有幫助。”
大賽讓他向內看,更加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發現我以前用得比較多的比如說質量管理這塊,我很有優勢,但平時用得不多的像設備管理這一塊就是弱項,通過這次學習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大賽還讓他向外看,受到同行的啟發。“我在和上上電纜集團的選手交流時,發現他們的設備管理不像我們主要是做日常保養維護,他們在TPM管理(即全員參與的生產維護方式)這一塊做得非常好,我覺得也可以用在我們的一些生產設備管理上。”
在此過程中,他對班組長這個崗位也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說班組長是‘土老帽’,現在班組長也必須‘高大上’。”李虎說,“現在新進廠的員工都是大專以上學歷的,班組長對他們的管理肯定不能再用30年前那種方式,那已經不適應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需要了,所以我們必須提升,不提升就會被淘汰。”
電力賽道冠軍謝超:
“朝著‘八邊形戰士’的方向努力”
本報記者 蔣菡
33歲的謝超眉清目秀,講話細聲細氣,讓人好奇作為班組長的她會是怎樣的管理風格。“我是比較為班組成員考慮、比較有共情能力的那一種。”8月21日,她對《工人日報》記者說,“這種風格帶來的好處是班組的氛圍比較和諧,整個團隊特別團結,有話都可以敞開說。”
謝超是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計量班班長,剛剛奪得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電力賽道的第一名。她所在班組的主要任務是電能表檢驗,相當于是給電表體檢,還有計量設備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即對電能計量相關的設備從到貨到報廢全過程進行管理。
作為班組長,“溫柔而堅定”這5個字在謝超身上具象化了。在班組管理中如何多為班組成員考慮?她舉例說,業務調整的時候要把一個組員調到另一個崗位去,他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能,但他覺得自己已經40多歲了,學習能力不夠,所以不想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班組長會采取比較強硬的手段,而我跟他做了深度的溝通,從各方面為他考慮,包括調整崗位對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甚至對他孩子的影響等有哪些好處,最后他接受了這個安排。”
面對這樣一個善解人意的班組長,組員們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意跟她說。“我理解他的難處,他也會尊重我的決定。”謝超說。
班組管理是要投入感情的,但制度是剛性的,怎么做到剛柔并濟?“制度是剛性的,但它并不是說言語的暴力,不能說制度是這樣規定的,我就強行把你調過去。”她說,“我會更多地讓班員看到他看不到的東西,比如他看到的可能只是短期內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是我會幫助他看到一些長遠的東西,讓他知道這種變化對他是有好處的。”
和風細雨式的管理是否也遇到過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 “也有。有些難題靠我一個人很難解決,可能需要其他同事從不同角度去做思想工作,或者跟我剛柔并濟形成合力。”
謝超2015年進單位,當班組長已經5年了。這次參賽對她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審視的機會。
這次大賽中她了解到,班組長應該具備八大能力:生產管理能力、計劃管理能力、團隊管理能力、創新和數字化管理能力、設備管理能力、環境安全健康管理能力、成本績效管理能力、個人職業素養。“我對照發現,在創新能力上自己有一些欠缺,以前創新依賴于靈光乍現,但接下來可以朝著系統的創新方法論方向去進步。”她笑笑說,“朝著‘八邊形戰士’的方向努力。”
鐵路賽道冠軍盧雙喜:
“班組長也應推動管理創新”
本報記者 柳姍姍 彭冰
8月22日14時27分,捧回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鐵路賽道冠軍獎杯的盧雙喜,一下火車就看到了前來接站的單位領導和同事,鮮花、條幅、掌聲……熱烈的氛圍里,大家共同分享這一難得的成績和喜悅。
33歲的盧雙喜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機務段設備車間配電組的班組長,入段10年,一路摸爬滾打,“紅旗杯”大賽讓他迎來了職業生涯最高光的時刻。
“機務運輸單位需要檢修火車頭,我們班組的任務就是對檢修設備進行保養、維修,包括天車、叉車,鐵路專用的大型機床車床、特種設備、機械動力設備,林林總總加起來有400多臺,最多時每個月要完成五六十次搶修任務。”盧雙喜說。
今年年初,盧雙喜從一名普通的機修鉗工被提拔為班組長,班組其他6人都是50歲左右的老師傅,90后當“領導”如何服眾成為他必須攻克的難題。
他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經常向老師傅們請教設備維修問題,而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搶在前面,班組成員身體不佳或者情緒出問題他都及時關心疏導。很快,他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各項工作開展得如魚得水。
“以身作則、處好感情的管理方法很有效,班組管理穩扎穩打確實很重要,但如果不是參加這次大賽,我可能意識不到基層班組長也應承擔推動管理創新的責任。”盧雙喜說。
他告訴記者,3個多月的賽程也是一次高強度的學習和訓練。其間,他系統學習并梳理了關于班組長八大能力、精益管理、數字孿生、新質生產力、創新工具等方面的知識和應用,窺見了新時代班組長應具備的新素質、新能力,這為他今后的日常工作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決賽備賽中,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的6名選手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羅列考點,明確分工,每個人針對分到的任務制訂學習計劃,繪制思維導圖,匯總相關知識點,利用創新工具和方法分解目標,再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各抒己見,進行頭腦風暴。”盧雙喜說,這樣的備考方式有效激發了大家的靈感,為今后的班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決賽中,盧雙喜以0.1分的優勢奪冠,這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最后一個環節選手對戰中的創新問答題,可以使用創新工具或者富文本作答,賽前大家討論時都覺得使用前者有風險,用不好打分會很低,富文本是大家更擅長也更穩扎穩打的方式。”他告訴記者,當時完成前面的考題后只剩40分鐘,抱著搏一搏的想法,他選用了創新工具,幾乎是“踩線”交卷。這次冒險,讓在前兩個環節成績只算中等的盧雙喜實現了“逆風翻盤”。
“現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轉型,班組作為企業最小的動力單元也要發揮作用。”盧雙喜說,大賽讓他認識到,班組管理中有很多問題使用傳統方法解決不了或收效甚微,作為班組長必須去學習新工具、新技術、新方法,主動解決問題,尋求創新突破。
有色金屬賽道冠軍姚建英:
“摸索適合自己班組的管理方式”
本報記者 蔣菡
“是幸運的,是自豪的,全國第一!” 8月21日,姚建英發了條朋友圈,配圖是在領獎臺上他擺出比心的手勢,有點萌。
24歲的姚建英是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貴溪冶煉廠計控車間現場維護班組的班組長,剛獲得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有色金屬賽道的第一名。
姚建英2022年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因為表現優異,于2023年5月開始擔任副班長。“我們車間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數字化建設,班組主要負責現場設備數據采集和綜合應用、維護現場的智能控制系統等,實時地幫助控制生產、優化生產。”他說。
面對記者,這個一臉陽光、一臉自信的00后侃侃而談。他覺得決賽過程中的選手比拼環節對自己啟發非常大,尤其是創新理論方法的應用。“我們往年參加類似大賽都是使用一些比較老的工具,而在本次比賽中學到了TRIZ創新方法,對開闊視野、創新實踐會有很大的幫助。”
大賽不僅給這個年輕人打開了一扇窗,還讓他加深了對于班組長這個崗位的認識。“我發現班組長應該更好地行使管理職能。”他說,班組長既是操作者也是管理者,首先自己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然后要結合班組特色去摸索適合自己班組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他在班組是年紀最小的,大家都很照顧他。但是這畢竟是個生產班組,涉及生產上的一些問題,比如工作量的分配、獎金的分配可能會有一些矛盾。
“這次比賽中我學到要根據班組每個人的特點去進行管理,要考慮到每個人的感受,但是該強硬的時候一定要強硬,這樣才能讓每個人更好地發揮作用,才能提高班組的整體實力。”
決賽的數字孿生環節也讓他受到啟發。“作為一個數字設備運維班組的班長,我對現場的一些生產數據其實不是很了解,在這次比賽中我發現不單單要掌握數字技術,還要對生產實踐、生產工藝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把設備和生產結合得更好,才能更好地發揮數字化的優勢。”
數字化不但提高生產效率,也在改造生產環境。“有的年輕人不愿進工廠可能就是不愿意在一個臟兮兮的環境里工作,但數字化已經改變了很多工廠的面貌,包括我們廠的電解車間整個都是自動化的,非常干凈,工人只需要在中控室操作和監控。當然,要想所有車間、所有工廠都做到這樣,還需要一個過程。”姚建英說。
鋼鐵賽道冠軍王澤宇:
“收獲隨時迎接挑戰的底氣”
本報記者 柳姍姍 彭冰
從全國超4.6萬名鋼鐵行業班組長參加線上初賽,到18家鋼鐵集團的200名班組長入圍復賽,再到脫穎而出的40名班組長迎來“巔峰對決”,一路過關斬將,獲得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鋼鐵賽道冠軍的王澤宇稱自己“走了一段很難的路,也收獲了隨時迎接挑戰的底氣”。
35歲的王澤宇已在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軋管事業部三軋管分廠工作12年,兩年前從普通設備管理崗升任安全巡檢班的班組長。該班組一共10人,是分廠的專職安全管理機構,負責全廠的安全基礎管理、現場隱患排查治理等各項安全工作。
“不能說我們是最重要的班組,但一定是最優先的班組,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王澤宇說,這幾年國家和鋼鐵行業對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每名班組成員也都想方設法在各自負責的領域精益求精,幫助廠里在行業發展整體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多創效益。
3個多月的備考和參賽時間,他需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查閱、學習大量比賽技術文件要求的相關教材和資料。“說實話,這3個月可以稱為我十幾年職業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但是也非常幸運能抓住這次機會,學習了很多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結識了很多同行業的佼佼者,也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王澤宇說。
比賽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選手對戰環節:“考題涉及創新工具的應用,通過相關原理的學習,補上了多年來的能力短板。實際工作中有些問題使用傳統思路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大賽讓大家有了使用創新方法的意識和能力,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同時,決賽還專門設置了數字孿生基礎能力比賽,通過以數字孿生呈現作業現場的方式,綜合考核選手們在生產計劃管理、生產過程管理、質量管理、環境安全健康管理和創新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近兩年,公司投入了很多成本進行數字化改造,近期還打算建設數字孿生工廠,包括在安全管理方面考察了能夠識別違章作業的攝像頭和巡檢機器人等產品和設備,這些都會影響班組的工作方式,參賽中學到的數字孿生知識和創新工具都能用得上。”王澤宇說。
在他看來,大賽為新時代班組長應當具備的素質能力指明了標準和方向。“有了這些能力,原來需要靠其他部門來解決的難題,我們自己也可以思考解決辦法,真正發揮兵頭將尾的作用。”
建筑賽道冠軍高京:
“我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本報記者 蔣菡
“冠軍的滋味如何?”8月21日,記者在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頒獎現場問高京。
“很甜蜜。”他微笑著說,發紅的眼睛里混雜著喜悅和疲憊。這是一趟先苦后甜的旅程。
35歲的高京是中交一航局巫云開項目部黨支部副書記、總工程師。他在本次大賽中奪得建筑賽道第一名。
3個月的備戰是高強度的,但收獲與強度成正比。“決賽的理論考試和數字孿生環節是對班組長八大能力的綜合考驗,最后一輪選手對戰則是考驗運用創新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比賽的過程也是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這些都會轉化成更好地管理班組的推動力。”高京說,“我相信越努力越幸運,最后取得的成績也是在證明自己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
這次大賽的參考書就有10本。“短期內要接觸這么多知識,而且是跨行業跨領域的知識,一開始我確實滿腦袋都是問號,好在進行梳理以后脈絡漸漸清晰起來,我們奔著班組長八大能力去掌握知識點,整理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備考策略。”
在建筑行業,作為項目負責人,少則要管理三五十人,多則可能過百號人,加上施工人員,可能大幾百上千人都有。“面對這么一個龐大的隊伍,一個參差的隊伍,班組長怎么去有序地組織生產?這對于組織協調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等確實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驗。”他說,通過這次大賽學到了一些管理思路,比如阿米巴經營理念,把組織劃分為小的團體(阿米巴),每個阿米巴都有自己的經營計劃和獨立核算制度,由此實現全員參與經營,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這次大賽給他的另一個啟發是,要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大賽中學到的TRIZ創新方法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創新工具,它提出了40個發明原理,這對于今后自己在工作當中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對于班組文化管理方面的學習也讓他受益匪淺。比如怎么把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捏合在一起,讓大家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努力。“要因材施策,分析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適合每個人的溝通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點點滴滴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