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動態調控,對接地方產業布局專業建設,近五年約90%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
【職教實踐進行時】這里的畢業生緣何會被公司“搶聘”?
閱讀提示
健全專業動態調控機制,全面提高專業與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的匹配度,淄博職業學院持續培養“跟得上形勢”的技能新軍。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找學校定向招聘員工或實習生,甚至很多畢業生被好幾家公司“搶聘”。
走進山東淄博職業學院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忙碌的景象映入眼簾: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學生們正在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和調試,學習如何使機器人按照既定路徑移動,完成抓取、搬運等任務,老師在一旁為學生們解惑釋疑、提供指導。
這是淄博職業學院通過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實訓基地提升教學成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淄博職業學院聚焦地方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以產業發展帶動專業建設,并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以先進技術手段輔助人才培養,不斷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持續培養“跟得上形勢”的技能新軍。
對接地方產業布局專業建設
今年,淄博職業學院同某新能源科技企業合作成立光伏產業學院,首屆招生30人,從光伏、儲能等方面服務地方的新興產業。
淄博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畢思勇介紹,近年來山東省持續推動能源轉型,淄博市開始建設規模化風電光伏基地。因此,近兩年淄博職業學院調整人才培養結構,重點關注和發展光儲充行業相關專業。
“產業發展帶動專業建設,這是我們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畢思勇介紹道,學校專業的設置以及各專業招生數量和規模的調整,主要是按照當地產業發展需求來確定的。
“調研結果顯示,我們近5年畢業生平均留淄率將近90%,這就意味著畢業生大部分在本市就業發展,”畢思勇說,“所以專業的建設和調整必須以本市產業的發展需求為基礎。”
近年來,淄博職業學院健全專業動態調控機制,全面提高專業與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的匹配度。目前,學校73個專業和12個專業群,均與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全面對接。
據淄博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斌觀察,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找學校定向招聘員工或實習生,甚至很多畢業生被好幾家公司“搶聘”。“這是對學校的認可——學校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達到企業的能力要求。”
近3年淄博職業學院平均就業率超97%,合作企業的關鍵技術崗位上,淄博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占比超70%。
為學生配備“校外指導員”
“起初我從產品實驗和測試做起,到研發項目負責人,再到主導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產品創新的高級工程師,職業發展路徑始終是明晰的。只要在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就能獲得職位晉升和職業成就感。”今年6月,淄博金牌工匠、某醫療器具公司研發部高級工程師董國明來到淄博職業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的課堂上,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工作經歷和重要感悟。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們需要在 ‘變’與 ‘不變’的統一中辯證看待職業發展。 ‘變’的是發展和創新,‘不變’的是始終保持工匠初心,和對事業前途的熱情和追求。” 淄博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孫啟友認為,激發學生立足崗位、追求卓越的熱情,勞模工匠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淄博職業學院各學院每年“勞模工匠進課堂”活動累計舉辦十余次,邀請勞模工匠入校園。與此同時,淄博職業學院創新實施“百名企業家、百名工匠(大師)進校園”項目。目前,已聘請產業教授和技術特派員623名,建立工匠大師工作室42個。
去年10月,淄博職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學生代表隊參加全國首屆“建設工程數字化計量與計價”大賽,并獲得全國團隊一等獎。負責帶隊參賽的老師閆麗萍認為,學院獲得這樣的成績,學院產業教授、某建筑項目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張川功不可沒。
“比賽規程籠統,張教授就幫忙系統地梳理訓練內容,找備賽方向;遇到我們的知識盲區,比如‘安裝計量’,張教授會帶著團隊來給我們進行為期數周的密集培訓;為提升備賽效果,張教授將不涉密的建筑、水電等圖紙整套送來,幫助我們研究學習。” 閆麗萍說。
在教室搭建“施工現場”
穿戴好VR眼鏡,手握配套手柄,淄博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崔琰置身于繁忙的施工現場,周圍是高聳的塔吊、轟鳴的機械和穿梭的工人,他可以細致觀察每一個施工細節,從基礎開挖到結構搭建,再到最終建筑落成。拿起虛擬的工具,他開始進行鋼筋綁扎、模板安裝等模擬操作,偶爾系統發出提示,提醒他 “注意安全帽佩戴”“檢查機械設備運行狀態”。在淄博職業學院,許多專業都添加了以VR為輔助的實訓課。
近年來,淄博職業學院引入人工智能、3D打印、VR/AR、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手段,開展專業和課程數字化改造,校企合作開發與真實崗位場景、學院真實設備匹配的虛擬仿真資源,賦能專業實訓教學。
有著多年教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何永冰親歷了從傳統實訓教學到VR實訓教學的轉變。在他看來,通過VR實訓教學,學生們能夠直觀地了解施工工藝以及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教師也能通過大屏幕實時監控各組的進度和表現,經典錯誤案例也可以隨時調出,供學生反復學習。此外, VR實訓可以實現跨環節的綜合實訓,讓學生對建筑工程的全流程有更深入的理解。“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將真實的工作場景和環境‘搬’到實訓室,有效解決了長久以來實訓中‘三高三難’(高投入、高損耗、高風險,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除了VR,淄博職業學院也將許多其他的先進技術手段陸續運用在實訓教學中。學院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與深度合作企業共建了 “空中課堂”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可跨區域的新型課堂教學形式,企業導師可線上實時接入校內課堂,協助校內教師完成知識技能傳授與操作過程評估考核,大大降低了企業導師入校教學的時間成本,提高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效率;陶瓷琉璃藝術系引入3D打印技術,在實踐中用陶泥3D打印來開發新圖樣陶瓷模具,使陶瓷器型造型更加多樣化,使器型和表面的裝飾更吻合,造型語言更獨特新穎。
“使用先進技術手段構建智能化、數字化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學校教育做到與時俱進,培養出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孫啟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