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運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膠濟鐵路總工會的發展過程及歷史啟示
觀 點
膠濟鐵路工人在黨的教育和幫助下,愛國主義意識逐漸萌醒,成立膠濟鐵路總工會,推動斗爭日益走向深入,成為全國工人運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世紀末,鐵路逐漸成為帝國主義侵略者操縱中國命脈、奪取中國主權的重要手段。膠濟鐵路就是在1897年德國強占中國膠州灣后修建的一條鐵路,其東起膠州灣港口青島市,西至山東省會濟南市,是山東省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最早的鐵路之一。
膠濟鐵路工人在黨的教育和幫助下,愛國主義意識逐漸萌醒,發動罷工斗爭,成立膠濟鐵路總工會,推動斗爭日益走向深入,從自發走向自覺,掀起了青島市乃至山東省的工人運動高潮,成為全國工人運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膠濟鐵路總工會的成立和發展過程
1925年初,膠濟鐵路當局發生內訌,山東地方派發動罷工運動,向北洋政府施壓。為爭取工人利益,中共黨組織認為,可以利用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發動膠濟鐵路青島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打擊膠濟鐵路當局,改善工人的政治經濟地位,顯示工人的力量。黨組織安排鄧恩銘召集四方機廠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開會,發動大家提出自己的罷工條件,并提出成立工會。同時,成立了罷工委員會和糾察隊,并與山東地方派進行談判。雙方罷工的出發點有著本質區別,談判走向破裂。于是,四方機廠工人開始進行罷工。
軍閥和山東地方派控制的膠濟鐵路停車罷工事件僅持續了3天,膠濟鐵路全線恢復通車,山東地方派在此次博弈中獲勝。膠濟鐵路通車后,四方機廠工人罷工怎么辦?隨后,鄧恩銘召開工運骨干大會,公開組織工會,選舉工會小組長,明確表示“不達目的絕不復工”。在工人的頑強斗爭下,廠方表示接受工人提出的部分條件。鄧恩銘領導工人調整斗爭策略,工人復工。
工人罷工取得了勝利,工會從秘密轉向公開。中共青島黨組織因勢利導,乘勝前進。1925年3月,在四方機廠工會的基礎上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這是山東省最早按產業系統建立起來的工會。膠濟鐵路總工會的成立,使工人的政治經濟地位得到提升,工人階級力量得以壯大,有力推動了山東和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
膠濟鐵路總工會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一,要始終堅持黨對工人運動的領導。山東工人階級之所以較早在歷史舞臺嶄露頭角,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山東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得較早。王盡美、鄧恩銘在1920年就積極開展工運活動。在理論宣傳上,他們發行期刊,啟發工人階級覺悟。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深入工礦,與工人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解答工人疑問,培養了一批工運骨干。此外,青島四方機廠工人自發組織的“圣誕會”,就是在王荷波、鄧恩銘的教育引導下迅速改造成黨領導下的工會組織。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工人運動正確發展的根本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工運事業才能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生機勃勃地向前發展。
第二,要始終維護工人權益。黨成立之時就指出要成立產業工會,積極推進工會組織建設,這為團結工人階級、發動工人運動、推進民主革命提供了基本實現路徑。王盡美、鄧恩銘等人在山東各地建立工會組織,設立職工夜校,動員工人組織起來維護自身利益,贏得了工人的信任。工會要想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就必須做好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工作,正確處理勞動關系矛盾,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第三,要始終弘揚工人階級團結奮斗精神。早期山東工人階級斗爭多是局部的、零散的。五四運動中,山東工人階級逐漸覺醒并成為主力軍,從自發走向自覺,從分散走向聯合。五卅慘案發生后,中共青島黨組織首先通過膠濟鐵路總工會和學聯,發動各界成立“上海事件后援會”,隨后又成立青島各界后援聯合會、青島工界聯合會、青島各界聯合外交后援會。這啟示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要始終弘揚工人階級團結奮斗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