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員工憑創新一年獲獎近50萬元,還獲得高級職稱地方政府獎勵4萬元……廣東省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待遇——
【創新在一線】企業獎勵地方激勵 讓技能人才有收益有動力
閱讀提示
今年7月,廣東正式實施全國首部關于技能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有了專門的制度指引,加之地方相關支持政策和企業自主開展的激勵舉措,廣東正走在“產改”快車道上。
有員工可憑技術創新一年獲獎近50萬元;公司平均每年獎勵降本增效的員工和部門、班組、團隊425萬元……這是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真金白銀激勵員工創新的真實寫照。
生益科技“將薪比心”,讓技能人才當上主角,更有奔頭,是廣東省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待遇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全國首部關于技能人才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填補了技能人才評價的立法空白。與此同時,廣東先后出臺“新八級工”、企業自主評價等利好政策,打破技能人才晉升“天花板”,突出“技高者多得”。
有了專門的制度文件指引,加之地方相關支持政策和企業自主開展的激勵舉措,廣東正走在“產改”快車道上。
真金白銀獎勵職工創新
《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規定,對在技術革新或者技術攻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企業可以從成果轉化所得收益中以獎金、股權等多種形式給予獎勵。
生益科技的技能創新“大咖”、產品設計工程師何雨巷便是受益者。何雨巷介紹,“公司對我們創新的激勵不設上限,創新成果越多,得到的實惠就越多”。
對于生益科技的廣大員工來說,最具誘惑力的獎項是“董事長特別獎”,這個獎項最高可以一次性獎勵50萬元。何雨巷是首批“董事長特別獎”獲得者之一,當年他研發的一款產品突破了關鍵技術并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獲得了近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那一年我大大小小的技術創新獎項加在一起,拿了近50萬元。”何雨巷興奮地說。
員工李德釗和蔡成菁自主提出通過改變工藝方法解決產品表觀問題的建議,提升了產品合格率,公司獎勵5000元;員工毛先輝、周久紅和邵琪亮組織開展了“穩中求進/一步到位/降降降”改善活動,有效提升產品合格率及降低損耗,公司獎勵20000元……在生益科技,人人皆有機會通過創新“創收”。2023年,公司50%以上的員工提出改善建議超過2000條,公司給予了超60萬元的獎勵。同時,公司還建立了成果共享機制,鼓勵全體員工降本增效,與公司一同分享改善成果。近四年,員工通過自主的制造成本控制,平均每年為公司節約2175萬元,公司則平均每年給予員工和部門班組團隊425萬元獎勵。
打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
《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鼓勵用人單位建立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崗位。“這有助于打通技能人才的發展通道,使技能人才按照技能定崗定薪。”廣東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程學偉說。
“公司實現了19個工種7個等級自主評價資格全覆蓋,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通道。”程學偉介紹,廣青金屬公司制定了19個工種的評價規范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管理辦法,并將職稱、技能崗位與工資待遇掛鉤。
電氣主任趙特猛于今年獲得自動化高級工程師職稱,每月在原崗位津貼的基礎上調升了800元,令他感到欣喜的是,根據陽江當地激勵政策,他還獲得了一次性4萬元獎勵。“企業有獎勵,地方有激勵,我們技能人才就有動力。”趙特猛說。
壓延電氣主任吳欣沒想到,自己帶徒弟“練級”成才,也能有真金白銀的激勵。在廣青金屬公司設立的各項津補貼中,就有一項帶徒津貼,徒弟每晉升一級則獎勵帶教師傅一次性獎金3000元。吳欣的兩個徒弟職務各升了兩級,他因此獲得了1.2萬元獎勵。在這樣的激勵制度下,廣青金屬公司已有44名學員被提拔為技術骨干或班組長,成長為生產一線的“主力軍”。
生益科技也為員工制定了專屬發展通道。“我們劃分了管理、技術、業務、專業和工匠5個序列的職業發展通道,讓每個序列的員工都有充足的上升空間。”肖啟明說。
如何讓員工對職級晉升擁有動力,充滿渴望?生益科技給出了具有說服力的答案。“公司抽出每年利潤的13%,以獎金的形式發放給全體員工,對超出凈資產收益率10%的部分利潤再做計提,以激勵金的形式獎勵核心骨干員工。”肖啟明表示。
除此之外,今年,生益科技針對技能人才創新了獎勵方式,加大了獎勵力度,為9級以上員工增設股權激勵。目前,已有738名生益科技的員工得到了公司的股權激勵。
自己認為更適合其他崗位,想換個專業領域大展拳腳,可以實現跨通道橫向發展嗎?答案是肯定的。環境與安全專員楊程銘便是生益科技跨通道橫向發展的人才。“我剛入職公司去了生產線,走的是工匠序列,后來因為表現優秀轉到技術序列,當了技術員,現在我又轉到專業序列,準備接受新的挑戰。”在楊程銘看來,跨通道橫向發展實現了企業有需求、職工有意愿的“雙向奔赴”。
培訓平臺賦予員工創新“源動力”
《廣東省技能人才發展條例》還規定,鼓勵企業支持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建設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
讓員工隨時能學、有料可學、全員樂學,是生益科技這些年助推員工晉升有能、創新有道的“源動力”。“我們引進并打造了特色在線學習平臺‘益學堂’,現有課程1400門,囊括了新員工、各專業人員、基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層管理人員等涉及全員的培訓課程。”肖啟明向記者介紹道。
廣青金屬公司則創新開設“廣青大講壇”“廣青云課堂”,打造了“互聯網+企業培訓”的新型培訓模式,讓員工學在“家門口”。
“以前作為學員我是受益者,如今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內訓師。”精益辦主任程超講道,近年來廣青金屬公司打造產教結合的職工培訓平臺,使越來越多的職工在技能提升的同時成為內訓師,幫公司人才庫“造血”,實現正向循環,近三年,廣青金屬公司公司級、廠部級內訓師數量每年都能遞增30%。
在這種模式下,廣青金屬公司重點開展業務知識與技能培訓、法律與安全知識、班組長培訓等,每年開設“廣青大講壇”約60-80場次,“廣青云課堂”共發放學習賬號2000個,年度學習時長約10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