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游動物園
公園是人們用以休閑娛樂、觀摩體驗、怡情養性的重要場所?;盍舜蟀肷?,游歷的公園很多,在山野濕地公園盡情領略過大自然的瑰麗風光,在遺址式公園虔誠地憑吊過歷史勝跡,在植物類園林悉心目睹過上蒼造物的神奇,在亭臺樓閣建構的庭院式公園陶醉過人文與自然融合的創舉,其中唯動物園出入最少,但卻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
這深刻的記憶,并非源自北京動物園占地面積最大、展出動物種類最多、開放最早且新老建筑一體同構的奇特,也不是因其能讓孩子實現從圖片、動畫到動物的直接認知,培養且完善他們觀察世界的興趣與能力——而是首次走進動物園時,遭遇到的極其狼狽的“窮游”經歷。
事情發生在30年前一個炎熱的夏日。當時我剛剛完成一個長時間外地公差的任務,有了難得的一日假休,為彌補平時對女兒照應的虧欠,也為踐行一個說過許久卻一直沒有兌現的逛動物園承諾,特意從幼兒園急匆匆地接出不滿4歲的孩子,興高采烈地踏上了親近各色動物的旅程。
是日,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人們似乎不為酷暑所懼,公共汽車站依然排隊接龍、人滿為患。我倆擠上車后,沒一個空座。我只能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抓住扶手,夾在水泄不通的甬道里。當年的公交沒有空調,空氣污濁、悶熱難耐,從方莊到動物園15站左右的距離,足足走了一個半小時,抵達時早已汗如雨淋,從貼身背心到外面的短袖衫皆浸個透濕。
好不容易到了動物園門口,揩去滿臉汗水,在掏錢買門票的一剎那,突然發現屁股后兜的錢包不翼而飛。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僅有上衣口袋里買票找零的四塊多錢,心里頓時慌亂起來。只能告訴女兒錢包丟了,公園進不去了。但一看女兒企盼且失望的眼神,只好再退一步商量,如果什么東西都不買的話,現在仍可以進去逛一圈再回。孩子嚴肅地點了點那稚嫩的小腦袋,算是應下了一個讓我忐忑不安的許諾。
花兩塊錢買票進園,女兒像啥事都未發生過一樣的興奮。第一站先奔猴山。四周早被攢動的人群擠滿,花枝招展穿戴的孩子們紛紛向猴群投擲心愛的食物,逗得小猴子左奔右突,忙活不停,不時引來大家歡快的笑聲。我女兒眼巴巴地看著小朋友們快活的模樣,也想學著大家給猴子喂些什么,可她手里捏著的只有兩張門票。女兒焦急地趴在我耳邊,悄聲問:“爸爸,小猴吃門票嗎?”我的心臟頓時像被什么東西揪住一般,一種負疚感直沖胸臆,酸楚的淚水幾乎涌出眼簾。只能無奈地告訴女兒,我們要文明參觀,不亂丟物品。
看完猴子,我們頂著似火的驕陽,繼續游覽了獅虎山和爬行動物館。先用一元錢給女兒買了一盒軟包裝飲料,叮囑孩子不要一下喝光,爸爸已經沒錢再次購買了??釤峒由铣龊梗疑ぷ痈煽实没馃话悖畠夯沃仁5陌牒酗嬃?,一再表示公園的飲料比家里的好喝,非讓爸爸嘗嘗不可。我明白孩子的心意,只能以大人不喜歡太甜的東西搪塞過去,以防女兒再度口渴時出現買不起飲品的尷尬場面。盡管眼看著來回穿梭的小朋友,各自舉著心愛的動物玩具跑來跳去,懂事的女兒自始至終信守承諾,沒有索要任何禮物。直到中午時分,我才拿出最后一元整錢,給孩子買了個香腸面包。盡管我們的行走路線,有意繞開各式售貨攤點,但是怎么躲避也無法阻擋路邊攤位上油炸羊肉串傳來的陣陣肉香,孩子的嗅覺被瞬間喚醒,不時轉頭回望。我極其緊張地看著女兒,生怕她當場提出讓家長難堪的要求,不料女兒卻用她最個性化的方式,發出了自己充滿童稚氣的感慨。她說:“爸爸,我可不吃羊肉串!等我長大了,我自己去賣羊肉串!”
這是一個4歲的孩子在個人心愿無法實現時,所能做到的最為婉轉的表述。當然,也是一種最讓父親動容和感動的表達方式。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既有對女兒乖巧懂事的欣慰,更有對自己不慎造成窘境的自責。
這近乎一文不名的窘迫,極大限制著我們的觀摩,孩子最希望看到的大熊貓,就因額外收費而無緣得見。故而,當天的游覽只能匆匆結束,花光最后僅剩的幾角錢,買了張公交車票逃跑般返程。
炎炎烈日下幾個小時的不停歇奔波,我饑渴難耐的程度幾乎抵近臨界狀態。到家后,來不及等開水放涼,就急不可待地對著水龍頭猛灌了一肚子自來水,以便近乎冒煙的喉嚨得以喘息。然后,立刻帶女兒出門,在小區附近剛開業的麥當勞請她吃了頓快餐,接著又在超市買回一大堆好吃的食品,算是對她上佳表現給予的獎賞,當然也是對自己好心辦錯事的一種歉意補救。
此番狼狽不堪的窮游,讓我平生第一次深切領悟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古老諺語所蘊含的強大震撼力!細思極恐!一度曾為不愿帶碎錢的偷懶行為而慶幸,如若不是拿五元整錢找零,我們甭說逛公園,就連回家都成問題。假如落到非要向路人討張車票錢回家的境地,豈不更是天大的笑料?這一驚心動魄的經歷,給了我一個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從此,養成一個終生的習慣動作:每次出門無論遠近,都會準備足夠的路費,隨身攜帶的錢款永遠會放在幾個不同的地方。
如今,這事過去整整30年,已經做了母親的女兒或許早已淡忘,最多也不過算她記憶中一次好玩的經歷。然而,作為父親,這次意外變故所造成的強烈心靈撞擊,卻令我終生難忘,心底深處總是鐫刻著一份父女情深的溫馨回憶。
退休后,帶孫輩逛動物園幾乎成了每年必備的例行功課。每每走進動物園,當年略慘的情景立馬涌進腦海,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清晰如昨。游覽中,經常會不知不覺地舊事重提。前不久,又一次結隊來動物園游玩,剛要張口話說當年,話題立刻被小朋友打斷。外孫說:“姥爺的故事講過多次了。其實媽媽沒有吃好玩好,都是因為姥爺太摳門?!崩牙崖勚粯?,急忙追問理由。四年級的小學生給出的答案是:為什么不開車或者打的,如果不坐公共汽車就不會丟錢;即使丟了錢包,手機也可以付賬;手機里沒錢,轉賬不是也可以買東西嗎?小家伙這一連串的困惑大大出人意料,當即令我張口結舌、哭笑不得。
是呀,孩子哪里知道,當年我們工資不足百元,既沒私家汽車,也不敢輕易打的,丟一次錢包,很可能影響幾個月的生活質量;他們更不清楚,當時沒有手機,更甭提電子付款了,即便有,我們哪里有獨立的個人賬號?你如實相告,沒任何直觀感受的孩子又何以理解?時間不過30年,社會的巨大進步就這樣神奇地隱身在過往的生活里,清晰的代溝也如此這般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哪忍心對孩子幼稚的推論發笑,反過來倒是為他們的幸運而欣喜。惟一祈盼的就是,我們這輩人所遭遇的種種艱辛與磨難,千萬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