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玲甘守寂寞,苦心鉆研,不僅是風云氣象衛星快速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巾幗風采】風云氣象衛星事業征途上的“跑者”

圖為任素玲在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工作中。受訪單位供圖
任素玲喜歡跑步,47歲的她每周會戶外跑三四次,一次15公里,周末會加量跑到30多公里。每次跑步時,她都感覺像一次遠征,如同她目前從事的工作——征服漫游在浩瀚宇宙中的一顆顆風云氣象衛星的難題,為氣象事業提供更多精準的數據支撐。
咬牙、堅持、突破、享受……這樣的歷程周而復始,而她樂在其中。
從無到有,從一顆到一顆顆,風云氣象衛星遙看地球上的萬千變幻,這背后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奮戰與付出。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正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任素玲便是其中一位。
風云氣象衛星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時間回撥到2004年,任素玲剛參加工作,恰逢風云二號C星剛剛發射。但那時,我國遙感業務服務還要依托國外衛星。
改變這一現狀并非易事。這不僅要了解衛星反演產品特征,有針對性地開發業務服務產品,更好地發揮風云衛星在無人區(高原、極區和海洋等)和高層大氣的觀測優勢,還要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特別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發展機理及其衛星遙感特征的研究。
為此,任素玲帶領團隊不斷在工作中學習新技術,精準把握新產品的性能和應用能力,在已有基礎上持續創新。
努力和付出讓他們在業務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如今,風云四號B星的快掃云圖在觀測后的3分24秒就能送達預報員。
任素玲不僅是風云氣象衛星快速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其中的參與者。
在眾多參與的重大活動氣象保障中,在陜西西安舉行的全國十四運會以及在北京舉行的冬奧會令任素玲印象深刻。
據任素玲回憶,2021年9月中旬,西安正處于副熱帶高壓影響范圍內,同時我國近海海域有臺風活動,中高緯度冷空氣活動和副熱帶高壓進退給氣象保障服務帶來了巨大挑戰。任素玲和團隊克服衛星產品大數據網絡傳輸困難和現場持續高強度工作壓力,與在北京的氣象服務團隊密切溝通合作,完成全部保障任務。
2022年,根據冬季寒潮業務服務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服務需求,任素玲開展了衛星數據在特定場景下適用性評估。她首次將風云四號A星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溫度廓線產品應用于寒潮業務服務,并且依據風云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在極區的實況觀測優勢,指導研制了風云衛星資料在極渦和寒潮監測服務產品。最終,該產品集成到衛星天氣應用平臺冬奧版,為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服務提供實時產品,并應用于全球極端冷暖事件監測。
將氣象科學作為職業追求
“我是理科生,數學物理基礎還不錯。選擇專業時就選擇了可以應用在農業和民生領域的大氣科學專業。”任素玲來自河南濮陽,思維敏捷,勤奮好學的她,是一個妥妥的學霸。
高中畢業時,任素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本科畢業后她有很多選擇,但經過慎重考慮,她還是決定繼續本專業的研究,進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讀研,一路篳路藍縷,苦心向學。在中國氣象局參加工作后,她又讀了博士,繼續在氣象科學方面深度耕耘。
“我們這個專業不如經濟、金融那么熱門,比較清苦,但我覺得它既能應用到我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扎扎實實地造福民生,我將它作為我的職業追求。”任素玲說,“我對天氣、氣候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北大上學的時候,便選擇了大氣動力學方向。”進入中國氣象局后,任素玲的業務和研究工作從大氣動力學轉到衛星遙感天氣分析領域。
參加工作近20年的她,一直在衛星遙感業務一線,開展衛星遙感天氣氣候監測技術攻關和理論研究,承擔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先后獲得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全國氣象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并獲得中央和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在新賽道上拓展衛星遙感天氣氣候業務
屢獲榮譽的同時,任素玲也感到了責任和壓力。“我認為勞動模范首先得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堅守寂寞,不要處處計較個人得失。同時還要擅長自己的專業領域,能夠不斷創新進步。”任素玲說。
“剛參加工作時,帶我的許健民院士告訴我要‘多看云圖,多看數據’,看得多了就能對天氣系統的發展演變規律有更好的認識,同時也能把衛星云圖和大氣的動力和熱力過程聯系起來。”任素玲說。
“多看云圖,多看數據”這句話一直在她的耳畔回響,她也一直以此嚴格要求自己。憑著求真和鉆研的這股勁頭,她在翻譯《云動力學》一書的過程中,把《積雨云和強風暴》一章中相關的公式全部做了推導。
帶著強烈的熱愛和創新精神,任素玲將大氣動力學與衛星遙感相結合,在新的賽道上,繼續拓展衛星遙感氣象服務。
隨著風云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的觀測技術,讓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多,更多的工作重擔卻讓任素玲充滿了成就感:“衛星遙感氣象服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小到日常天氣監測服務,大到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都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
雖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她依然不忘初心,持續在創新的道路上奮進。
談到未來規劃,任素玲說:“繼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做好風云衛星遙感應用推廣,要做的還有很多。” 如今,任素玲跑馬拉松用3小時40分鐘就可以完賽,越跑越輕松,而在風云氣象衛星事業新的征程上,她也在摩拳擦掌,準備展現新作為,努力把氣象衛星名片擦得更亮。
人來人往
成功出自熱愛與堅持
車輝
任素玲是學霸,也是長跑愛好者。長年求學養成的良好習慣,如今也應用到她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正因如此,任素玲成了氣象科研戰線上的優秀分子。
每當一位優秀的人出現在公眾面前,人們總會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密碼。勤奮、創新、奉獻……從任素玲舒緩、平淡的講述中,似乎與其他勞模先進沒有太多不同,但你能從她的講述中感受到那份對氣象事業更強烈的熱愛。
任素玲的求學和工作生涯,和她的名字一樣樸素。踏實求學,踏實鉆研,充滿韌勁。投身氣象事業固然需要細致認真的鉆研精神,但更需要甘于坐冷板凳的奉獻精神。作為一名畢業于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任素玲有過投身其他更有“錢”途的選擇。但她最終選擇了自己高考填報志愿時的專業方向,堅持做氣象事業,即“可以應用在農業和民生領域的大氣科學專業”。
以后每當面臨選擇和誘惑的時候,她就會叩問內心,我到底要做什么,熱愛什么,擅長什么。在她看來,熱愛能抵萬金。這種韌勁和熱愛,就會讓她做一件事情時可以堅持到底。
“方向對了,路就不怕遠”,每次任素玲跑完一段馬拉松,就會從內心充滿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如同事業給她帶來的榮耀一樣,成為她下一次奔跑和努力的目標。
無論跑了多遠,任素玲都會記得,自己的目標是更遠。只有堅持,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標。無論生活有多難,工作有多艱苦,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曙光。在風云衛星事業的征途上,任素玲正堅持奔跑著,而前面的道路也必然越來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