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觀察】優化制度設計 促進個人養老金健康發展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布局,也是積累長期資金、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為摸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情況,給優化政策提供依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于2023年到2024年組織對部分央國企、事業單位及職工開展調查。調查以央國企為主,被調查的企事業單位平均職工人數在10萬人以上,涉及群體1300萬人,共發放問卷4萬份。匯總用人單位和職工在參與意愿、投教服務、稅收優惠等方面的訴求,并提出相關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用人單位的意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央國企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其他一些單位持觀望態度或缺乏行動意愿。二是部分單位認為組織推動沒有政策依據。有的單位認為個人養老金屬于職工個人事項,如果政策沒有明確要求單位有相關義務,單位不便組織推動。三是部分單位認為代銷渠道提供的產品不全,希望建立全市場產品超市并為職工挑選產品。四是部分單位擔心承擔投資風險,對個人養老金產品業績波動表示擔憂。五是大部分單位希望借助引入個人養老金的契機,打造集賬戶開立、資金繳存、產品購買、資產查詢、政策投教以及資金領取于一體的二三支柱一站式養老服務平臺。
職工意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政策宣傳不足。部分職工表示缺乏了解政策的渠道;部分職工雖然了解政策,但沒有認識到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好處和必要性。二是稅優政策覆蓋范圍有限,政策吸引力不足。三是繳費額度相對較低,對個人退休生活補充作用有限,希望適當提高繳費上限。四是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不均衡。目前部分金融機構“重開戶、輕其他”,職工在產品選擇、投資運作等方面獲得的服務有限。五是系統、全面的投教服務相對稀缺,職工在養老規劃、操作流程、產品選擇及投資理念等方面需要系統、專業、持續的服務。六是領取政策需要優化,部分職工希望增加特殊情況下提前領取方式。
針對整理分析的調查結果,課題組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第一,優化稅優政策,擴大政策覆蓋面,提高個人養老金參與率。一是配合個人養老金繳費額度,建立基本限額和高標限額雙賬戶,設置不同的免稅政策;二是進一步完善領取端的稅收政策,對領取期限達到一定年限以上的,領取金額免稅;三是借鑒家庭綜合所得稅制下的個稅抵扣制度,將家庭成員的個人養老金繳費納入抵扣范圍,拓寬參與群體;四是逐步提高每年免稅額度,增加個人養老金積累。
第二,發揮央國企在推動個人養老金擴面中的主陣地作用,提高擴面效率。一是政策層面鼓勵央國企在政策宣傳、推動職工參加個人養老金等方面提供服務;二是選擇部分央國企在個人養老金平臺建設、提供一站式業務辦理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提供示范借鑒;三是探索個人養老金受托管理試點,例如授權年金管理部門代表職工利益,行使受托人職能,管理職工個人養老金,提高投資收益。
第三,探索多樣化資金來源,擴大個人養老金資金規模。一是鼓勵部分有條件的企業使用職工福利費、補充醫保結余資金等為職工匹配繳費;二是鼓勵沒有條件建立企業年金的單位,向職工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三是探索打通養老保險二三支柱,銜接稅優政策,允許資金在年金和個人養老金之間流動。
第四,拓寬開戶渠道,提高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積極性,營造公平良性競爭生態。一是允許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職工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提高覆蓋能力;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代理職工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降低職工參與難度,實現個人養老金業務一站式辦理,提高業務參與率。
第五,扎實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穩步發展。逐步擴大覆蓋范圍,依靠的是制度吸引力,應在政策優惠、制度管理、系統協同建設、個人養老金產品開發、金融服務提供等方面不斷優化,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制度長遠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