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診斷,科學防治血友病
《工人日報》(2025年04月22日 03版)
本報訊 (記者陶穩)4月17日,是第37個“世界血友病日”,主題為“科學防治血友病,讓生命不再脆弱”。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018年就被收錄于《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早發現早診斷,對于治療血友病有著重要意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賈月萍介紹,血友病是出血性疾病中的常見病之一,其發病機理是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產生凝血障礙。血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出血癥狀,可能發生在關節、肌肉、咽喉部,甚至內臟和顱內等部位,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遺傳性血友病通常是女性攜帶致病基因,男性發病。
《中國血友病診治報告2023》顯示,我國血友病患病率在2.73/10萬~3.09/10萬。賈月萍表示,血友病多在兒童期發現。兒童患者的典型癥狀為關節出血,表現為關節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局部皮溫增高等。反復出現關節出血,可能引發關節變形或致殘?;颊呷绻谝恍O限運動中發生劇烈碰撞,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及時和準確發現血友病,有利于積極治療。賈月萍說,診斷血友病,醫院首先會做凝血分析篩查,如果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再進一步做凝血因子檢測,明確診斷。隨著基因分子技術的進步,目前,也會采取基因檢測進行診斷。新研究發現,不同基因型對應不同血友病,表現和預后也不一樣,基因檢測不僅準確度更高,還能為患者提供相應的預后判斷。在治療方面,賈月萍表示,以前多認為血友病患者出血后,對癥止血即可,現在更關注預防治療、家庭治療以及綜合關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