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丨慶祝全總成立100周年·歷程】北京工人運動的百年歷史經驗
北京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基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工人運動與全國各地的工人運動相互激蕩,高潮迭起,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覺醒與斗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奮斗與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變革與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的創新與奮進,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譜寫了恢宏壯麗的篇章。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點,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深刻總結北京工人運動的百年歷史經驗,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注入新的奮進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確保工會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是1883年清政府在京西三家店創建的神機營北京機器局。此后,各類民族資本企業不斷興起,產業工人隊伍日益壯大。各種與工人有關的政治團體紛紛成立,在北京的政治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無論是晚清時期的工人行幫組織,辛亥革命前后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成立的中華民國工黨、社會黨,還是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在北平建立的黃色工會等,受階級和歷史的局限,都不可能領導工人擺脫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
1920年,北京早期共產黨組織提出了“到工人中去”的口號。李大釗、鄧中夏等人來到長辛店、南口等地,創辦勞動補習學校,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1921年5月,長辛店鐵路工人會成立,這是中國工人階級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最早建立的工會之一。1921年8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在京成立,以長辛店為據點,積極領導北方地區的工人運動。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發動全線大罷工,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長辛店成為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在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領導下,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市性的工人群眾團體北京總工會于1926年1月1日成立,成為領導民眾運動的“一個主要的動力”。九一八事變后,北平工人階級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以實際行動支援全民族抗戰。解放戰爭時期,北平市委領導工人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爭取生存權利、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北京職工群眾以高昂的熱情投身于人民新首都建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百年工運實踐證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工人運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工運事業發展壯大的最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理想信念,永遠忠誠于黨,不斷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堅持服務大局,找準工會工作與黨的中心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
工運事業始終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中心任務始終是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主題和方向。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黨的領導下,北京工人參加五卅運動、赤色工會運動,組織抗日救國團體打擊日本侵略者,旗幟鮮明地站在被壓迫被剝削人民的前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1949年2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從沈陽遷至北平。1949年7月至8月,全國工會工作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議程中“北平私營國藥業簽訂勞資集體合同”的典型報告,為全國總工會解決勞資爭議提供經驗范本,對中國工會集體協商工作產生深遠影響。在全國總工會指導下,北京市總工會于1950年2月正式成立,團結帶領北京工人群眾以高昂的主人翁熱情,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改造,投身增產節約運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掀起了社會主義生產建設高潮。這一時期,“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十大建筑”先后落成,涌現出張秉貴、時傳祥、倪志福等一大批勞動模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市總工會組織職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開展創先爭優建功立業活動,在抗擊非典、奧運建設等重大考驗、重大政治任務面前,始終沖鋒在前,首都建設和社會面貌日新月異。進入新時代,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關系首都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重要規劃、關鍵事項把關定向,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北京廣大職工群眾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投身新時代首都發展,從北京發展轉向首都發展,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推動北京實現深刻轉型,發生歷史性變化。
百年工運實踐證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工會組織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只有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彰顯工會作為,體現工會價值。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組織動員廣大職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
堅持職工為本,保持工會工作旺盛生命力
黨始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高度重視維護工人群眾利益,黨領導下的工會組織始終是工人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
黨在領導工人運動過程中,緊密結合工人實際,選擇了一條引導工人從“經濟斗爭”走向“政治斗爭”的道路,把解決職工眼前利益與謀求工人階級徹底解放和全民族解放長遠目標相結合。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市總工會在團結凝聚職工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關心職工物質文化生活,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積極維護職工權益。改革開放時期,面對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沖擊,北京市總工會落實全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打造工會服務職工的“三級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全覆蓋、普惠制,社會化、項目制,信息化、實名制”的服務職工群眾工作方法,讓職工群眾共享首都改革發展成果。進入新時代以來,北京市總工會積極適應職工隊伍和勞動關系的新變化、新特征、新趨勢,關注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著力建設“向前一步”的維護職工權益體系、“就在身邊”的服務職工需求體系、“穩妥高效”的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體系,不斷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工運實踐證明,群眾性是工會組織力量的源泉,密切聯系職工群眾是一切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只有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贏得職工群眾的支持與信賴。要始終堅持以職工為中心,問需于職工,問計于職工,問效于職工,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堅定履行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的基本職責,不斷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