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精神70載:繼往開來,歷久彌新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在印度尼西亞城市萬隆舉行了載入史冊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攜手掀開亞非團結合作的新篇章。在70周年后全球局勢變幻、挑戰頻發的今天,這場歷史性會議及其所孕育的以“團結、友誼、合作”為核心的“萬隆精神”,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新的時代內涵。
“團結、友誼、合作”的時代強音
當地時間4月19日,“青夢球緣—周恩來與萬隆會議圖片展暨中國—東盟(印尼)青少年乒乓球研修營”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開幕,展覽將面向印尼民眾公益展出15天。
圖片展以《團結·友誼·合作——周恩來與萬隆會議》為主題,分“緣起·追求共同的夢想”“啟程·排除萬難赴萬隆”“盛會·求同存異結碩果”“傳承·萬隆精神煥新生”四部分。
活動主辦方、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副館長唐鳳紅表示,此次展覽通過珍貴的歷史圖像,展現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老一輩政治家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帶領觀眾重溫那段跨越山海、共筑和平的歲月,感受歷史的溫度,并思考這些精神遺產的時代價值,為延續和平和友誼提供文化助力。希望青年一代能從這段歷史中汲取智慧,傳承友誼的火種。
1955年4月,29個新生的亞非國家和地區領導人、政府代表沖破西方殖民國家與國際強權的重重阻礙,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了萬隆會議。在這場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上,亞非國家以反帝、反殖為旗幟,強調維護主權獨立,共同發出“團結、友誼、合作”的時代強音。
為迎接萬隆會議70周年紀念日,當年萬隆會議的主會場獨立大廈、如今的萬隆會議紀念博物館被精心布置,煥然一新。在按照萬隆會議實景陳設的主席臺上,樹立著29面與會國家和地區的旗幟,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照片詳細記錄了會議全過程。展廳中央的“語言墻”上的29塊匾額,分別用與會國家和地區的29種語言鐫刻著“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這也是會議所達成的核心共識。
追求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70年前,在萬隆會議上通過的《關于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明確提出“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預或不干涉他國內政”等十項原則。
“萬隆十項原則”以中方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強調國家主權平等、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及經濟文化合作等,不僅促成了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更因其扯斷殖民主義枷鎖的宏大魄力,在當代國際關系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并逐步成為當今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被寫入一系列重要國際文件,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和認可。
數十年來,萬隆精神以其“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精神內涵,被渴望和平、自主、發展的世界各國發揚光大。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不斷推進地區整合與經濟一體化,東南亞國家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方共同市場等區域組織日臻成熟,金磚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日益壯大,逐步成長為世界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但同時,當今世界仍然變亂交織,結構性不平等與國際秩序中的不公正、不合理因素仍舊存在。在國際貿易、金融體系、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議題上,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依然盛行;強權政治、單邊霸凌仍在破壞國際規則,制造分裂對立。
當世界再次走到關鍵的歷史十字路口,回望萬隆會議、重溫萬隆精神,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更將助力塑造未來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為萬隆精神注入時代內涵
萬隆會議的召開,開啟了發展中國家經濟聯合自強的歷史新篇章。會議通過的《經濟合作》決議首次提出在亞非發展中國家“實行經濟合作”,并呼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此為起點,發展中國家通過創建與革新雙向并舉,努力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目前,全球南方經濟總量的全球占比超過4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全球南方國家間的經濟合作也在不斷深化。非盟、東盟和拉共體等區域組織不斷加強團結合作;聯合國框架下“南南技術合作”機制推動了農業、醫療、工業等領域的經驗共享與技術創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日益成熟;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成立……南南合作的旗幟下,發展中國家勾勒出一幅合作共贏的新圖景。
作為萬隆精神的發起者、倡導者與踐行者,中國70年來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同150多個國家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建立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中阿論壇等“1+N”南南多邊合作平臺,創設總額為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提出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動”,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合作,攜手各方構建發展共同體……
在萬隆會議的舉辦國印尼,中國和印尼的旗艦合作項目——雅萬高鐵,將萬隆與雅加達的兩地旅行時間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6分鐘,為當地民眾提供安全、綠色、高效、舒適的出行方式,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整個項目建設期間,中方向印尼方面累計提供培訓約4.5萬人次,不僅可以保障雅萬高鐵的長期穩定運營,更為印尼高鐵網絡的未來發展奠定人才基礎。中國與包括印尼在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深入合作,為歷久彌新的萬隆精神注入了蓬勃生機與新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