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偉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付語
前不久,記者走進燕山腳下的第81集團軍某旅訓練場,眼前的一幕讓人意外:這支駐扎在塞上草原的傳統步兵部隊,正熱火朝天地組織水上課目訓練。
抗眩暈、操舟、武裝泅渡……上至旅領導,下到普通一兵,大家嚴格按照大綱要求展開訓練。
“雖然部隊性質仍是步兵,但訓練要求和標準已今非昔比。”剛完成操舟訓練,該旅“英雄偵察連”官兵便卸下裝具,馬不停蹄地展開武裝泅渡訓練,大家連聲感慨“時間不夠用”。調整改革后,隨著作戰樣式拓展,該旅訓練課目大幅增加,打仗能力不斷躍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入推進練兵備戰”。該旅官兵深知,聚焦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向戰轉型,以實際行動回答好習主席提出的“勝戰之問”,確保到點交卷、如期復命。
使命催征,“燕山勁旅”快馬加鞭、奮進攻堅,加速奔向戰場。
朝著新目標奔跑,“一班人”必須帶頭攻堅克難
3月中旬,該旅16項“熱騰騰”的關鍵戰訓課題成果新鮮出爐,擺在全旅官兵面前。
其中一份聯合破障的行動方案,讓人眼前一亮:方案綜合這些年該旅體系訓練、聯合訓練新思路,簡單實用,易于在基層部隊推廣。
“這些課題成果的出爐,得益于旅黨委對作戰訓練問題研究的親自籌劃。”該旅作訓科科長告訴記者,年初黨委議訓會上,旅黨委一班人深入剖析戰備訓練中的經驗教訓,并結合當前受領的重大任務,從16個方面對部隊的戰訓課題進行規范。
這段時間,該旅黨委一班人分工負責、領題攻關,帶領機關和基層同志逐項課題進行研究,最終形成16項關鍵戰訓課題成果,為這支勁旅接下來的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部隊向戰轉型的征程上樹起標桿。
記者了解到,這些關鍵戰訓課題成果并非憑空而來。近年來,該旅多次參加重大演訓、執行重大任務,先后積累和形成了80多項專項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該旅黨委對這些專項研究成果進行整合,最終濃縮成16項關鍵戰訓課題成果。
“從80多項到16項,不是簡單地做減法。”聽取該旅機關的課題成果介紹后,前來授課指導的軍隊院校專家說,這些課題既有對實踐的總結,也有對前沿的探索,每一項都體現出一線官兵對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
透過一項項課題成果,記者看到了該旅黨委一班人帶領部隊向戰轉型的使命責任和主動擔當作為。“時代大考交卷在即,只有嚴格落實黨委領戰制度,才能確保部隊在奔向新目標的征程上蹄疾步穩、奮力前行。”該旅領導說。
該旅機關同志告訴記者,去年部隊參加中新“合作-2024”陸軍聯合訓練,5名旅黨委常委分別受領1個課題,帶頭展開攻關,取得可喜成果。
朝著新目標奔跑,“一班人”必須帶頭攻堅克難。近年來,該旅黨委以上率下,堅定扛起領導備戰打仗的政治責任,以黨委領導力帶動提升部隊戰斗力,助推這支精兵勁旅向戰轉型。那年,該旅奉命執行重大實戰化演訓任務,黨委一班人帶領官兵緊急籌劃、集智攻關,超預期完成任務。
實戰實訓極致挖潛,為戰斗力提升積蓄強大勢能
轉型路上,那場關鍵戰斗,被該旅官兵屢屢提及。
幾年前,陸軍多支部隊齊聚某駐訓場,準備迎接上級組織的檢驗性訓練。這是對部隊拓展作戰樣式、跨越作戰區域的一場實戰大考,也是對部隊轉型成果的階段性驗收。參訓部隊官兵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訓練開始后,該旅官兵反應快、機動快、滲透快、打擊快,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連續攻克多條防線,拿下對手核心陣地,圓滿完成任務。“戰”后復盤,該旅在參訓部隊中突破對手防線最多。
“面對天上有無人機、地面有搜剿分隊的險局難局,我們隱蔽滲透、深入‘敵’后,發現藍方指揮所和炮陣地等重要目標,創造了全旅偵察目標獲取數量紀錄……”談起在這場訓練中的表現,“英雄偵察連”班長阿卜力克木·如孜一臉自豪。
在這場訓練中,一批像阿卜力克木·如孜一樣的官兵脫穎而出。盤腿而坐,聽官兵講述那些精彩故事,記者感同身受,好像跟著上了一次戰場。
“首次參加此類演訓,打得這么好的秘訣是什么?”對于記者的提問,該旅官兵的回答驚人一致——老老實實抓好實戰化訓練。這些年來,該旅持續開展各層次各領域對抗訓練,在真難嚴實上狠下功夫,險難課目訓練成為常態,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逐年提高。
觀摩一場班戰術訓練考核,讓記者對該旅的實戰化訓練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前方路口,一片黃色煙霧,有人倒地。隨后,只聞無人機之聲卻不見其形,左前方高地傳來零星槍聲……”以往,這些場景一般在導調卡上標注,或者由導調員口述。如今,沒有導調卡,也沒有導調員,全部都是真實的“戰斗”現場。
黃色煙霧性質不明,倒地人員“敵友”不清、“生死”未知,空中無人機類型亟需識別……沒有情況誘導,如何處理真實的戰場信息,讓參考官兵精神高度緊張,雖然許多戰斗班被考“蒙”了,但也被考得更“精神”了。
“訓練場景非常真、信息量非常大,我們必須調動全部精力,發揮全部智慧。這樣的考核讓人既怕又愛,這就是實戰化訓練的魅力!”走下考場,一名渾身汗透的班長說,旅里通過實戰實訓極致挖潛,為戰斗力提升積蓄了強大勢能。
向戰轉型路遠且艱,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創新的腦”
雖然多年在訓練一線摸爬滾打、多次制訂各種演訓方案,但在籌劃那場中外反恐聯訓方案時,該旅一營王營長仍然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按照上級要求,王營長帶領參訓官兵晚上推方案、白天摳細節,感覺已經把步兵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沒想到,前來指導的軍隊院校專家一眼看出了問題所在:山地進攻戰斗的那一套,不適用于城鎮反恐作戰環境。
專家的提醒,讓他們很快調整了思路。王營長找到在特戰部隊任職的戰友,向其請教特種作戰的戰法訓法,幾易其稿后又拿出一份新的訓練方案。沒想到,院校專家和上級領導看完后還是搖頭,覺得有些保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能不能再大膽一些,充分釋放新裝備的威力?”
訓練方案一次次被推翻,沒有讓王營長和參訓官兵氣餒,反而激發了大家的斗志。經過群策群力、集智攻關,一份很有想象力的訓練方案出爐,讓大家眼前一亮。
聯訓正式開始,兩國官兵依案參訓、配合順暢,得到雙方指揮員一致肯定。最終,他們以一場“很有想法”的反恐訓練,高標準完成任務。
借這場訓練的東風,該旅不斷拓展更新作戰樣式,著力提升部隊全域作戰能力。一營參訓官兵的示范帶動,開拓了戰友的視野和思路、激發了大家創新攻關的積極性,一批新的作戰技能在實踐中被“解鎖”,讓記者不禁感嘆:“原來仗還可以這樣打!”
“向戰轉型路遠且艱,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創新的腦’。”王營長告訴記者,改革打破了戰斗力提升的天花板,只有充分調動每名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創新、勇于攻堅,才能實現戰斗力新的突破和躍升。
近年來,該旅始終瞄準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不斷拓展全域作戰新樣式、加速融入聯戰聯訓大體系,努力攻克制約戰斗力增長的瓶頸問題,隨時準備聽令出擊。
關于中工網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