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工業社區的“煩惱指數”,化解了哪些煩惱?
職工夜間看病有處看,企業招工有人幫,外來務工子女有書讀
閱讀提示
上栗縣寶華工業社區有140多家企業,3萬多名職工,是江西省首家工業社區。該社區通過每月梳理企業和職工反映的“煩惱問題”,生成“煩惱指數”圖,按“輕重緩急”列單處理,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
企業招工難、用工成本高的煩惱占比13.94%,外來務工子女讀書問題在煩惱總量中占比7.82%……這些讓江西省上栗縣寶華工業社區職工群眾“頭大”的痛點、難點,在該社區推出的“煩惱指數”圖中一目了然。
記者了解到,該社區所在園區有140多家企業,3萬多名職工。伴隨園區開發范圍越來越寬,基層治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園區在矛盾調解、便民服務等方面產生了一些“真空地帶”。
如何高效治理園區?該縣探索在工業集聚區建立社區服務模式,寶華工業社區應運而生。該社區是江西省首家落戶園區的工業社區,通過開設“周五夜診”、梳理“煩惱問題”等方式,高效化解企業和職工的煩心事。
“圍爐夜話”,傾聽心聲
“請問社區能提供哪些服務?”
“社區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思維,推行清單式標準服務,提供黨群建設、職工服務、企業支持、公共治理4大類20小類共100項基本服務內容。”
“不少職工平時忙于工作,對家人照顧少,與子女交流溝通少,這既影響職工心情,也影響工作效率,社區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社區可否通過組織孩子進企業參觀,體驗父母工作等活動,增進親子關系……”
今年5月,該社區在成立后的第一個周五,召開了一場“雙向奔赴”的政企沙龍。會上,縣相關職能部門、社區工作人員、企業代表、職工代表等面對面交流溝通,解讀政策、聽取意見、答疑問題。由于時間初步固定在每月第三個周五的晚上,大家便將這場座談會稱為“周五夜診”。
“園區多電線電路生產企業,員工長期接觸重金屬,有健康隱患,但縣里沒有具備職業病診斷資質的機構,職工進行職業病體檢需要自行前往市里,非常不方便。”在“周五夜診”座談會上,萍鄉市豐達興線路板制造有限公司職工反映道。
針對這一問題,社區通過該縣總工會聯系到萍鄉慈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安排有需要的職工定期乘車進行職業病體檢。
對于職工出現的發熱、疼痛等癥狀,該社區附近的湘贛合作產業園醫務室,能夠提供基本醫療健康服務、入職體檢、中醫理療等服務。醫務室健康管理員李新如告訴記者,對于不少職工反映白天忙工作、夜間看病難的問題后,醫務室增設了24小時輪流值班,并從金山鎮衛生院派出骨干醫生值班,更好地滿足職工看病就醫需求。
梳理“煩惱問題”,破解難題
寶華工業社區所在的園區有3萬多名職工,職工的“小煩惱”匯聚在這個萬人社區里,就有可能變成迫切需要解決的“大煩惱”。
該社區通過統計分析方法,每月梳理企業和職工反映的“煩惱問題”,量化問題的類型和數量,生成“煩惱指數”圖,按“輕重緩急”列單處理。其中,企業招工難等問題位列“煩惱問題”排行榜前列。
江西省鑫聚能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熊濤(化名)介紹,今年年初,公司入駐園區,于8月份開始試產,試產前急招普工、技工、文員等。“在與社區溝通提出用工需求后,第二天就有十幾人前來面試。此前,我們平時也有招聘,但效果不理想,有了社區的幫助,招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隨著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級發展戰略,上栗工業園區發展駛入發展快車道,“招工難”也成為當地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瓶頸。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職工數量與生產所需人員相比有很大的缺口。”萍鄉市通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問題反映給社區后,社區持續與縣勞動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進行溝通。
如今,上栗縣勞動就業局已入駐該社區,并設就業服務崗位,有工作人員常駐辦公,企業招工、勞動者求職等需求,都可以在社區就業服務驛站進行登記。
就業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宋汝蕾告訴記者,他們每月都會走訪園區企業,及時了解企業招工用工需求,將招聘信息通過工作聯絡群、第三方人力資源平臺、微信公眾號、社區大廳滾動投屏等方式發布,讓更多人看到、了解。同時,做好求職信息登記,將求職者精準對接相關用工企業,著力破解企業用工難題。
精準服務,常態化解難紓困
“我們不是本地人,在縣城購房后想讓孩子在附近幼兒園入學,但打聽得知,插班有一定難度。”勝大科技有限公司職工周濤前段時間為此憂心忡忡,因不熟悉當地政策,他向公司行政部門同事咨詢了此事。
在社區廣泛收集企業和職工訴求的過程中,該公司向社區反映了周濤的這一憂心事。經統計,外來務工子女讀書問題在煩惱總量中占比7.82%。
為此,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前往該縣教育局及周邊學校溝通。“如今,園區職工有子女入學需求時,只需向企業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企業蓋章后會送到社區,我們匯總統一發到縣教育局。這樣一來,既明確了手續、流程,又避免企業與職工‘磨破嘴’‘跑斷腿’。”社區黨支部書記崔遠生說。
“職工有需求,我們就有行動,先聯系、后摸底,及時反饋解決進度。”崔遠生表示,社區推出“煩惱指數”解難紓困機制后,以問題導向實施精準服務,對園區企業、職工以及落戶居民所反映的問題實行“五必制”,即日必問、周必研、月必訪、季必診、年必評。同時,承諾當場能解決的,當場解決;當場不能解決的,24小時內協調落實,7日內解決或答復;縣委貼心辦適時監督。
截至今年9月底,該社區通過企業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反映問題403余件,43項類問題已辦結38項。下一步,該社區將進行滿意度調查,通過解決“煩惱指數”問題,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