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改造升級,打造更加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推進新型工業化在行動③】合肥的“首位產業”是如何煉成的?
閱讀提示
近年來,安徽合肥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持續進行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合肥已集聚企業500余家,形成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的完整產業鏈。產業、政策以及人才等協同發力,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向高端邁進。
在不久前結束的中秋國慶假期,2023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為合肥帶來了一股“新流”。為期6天的展會累計接待觀眾53.5萬人次,銷售車輛18037輛,銷售額達31.7億元。
市場火爆的背后,對應著這座城市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的高端布局。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首批雙試點城市,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已集聚企業500余家,形成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的完整產業鏈。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如行駛在合肥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各品牌新能源汽車,成為城市發展的產業符號。
龍頭企業帶動集群效應
金秋時節,位于合肥經開區的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數百臺機器人有條不紊地運轉,碩大的工廠車間只有不超過百名工人。這一總投資231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將于年底實現首臺車型量產。
今年5月31日,大眾科技在合肥注冊成立,這是大眾汽車集團除德國沃爾夫斯堡外又一研發基地。至此,大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3家“重磅”主體,均落戶于合肥經開區。
目前,這里已建成一座將在未來生產多種車型、功能完備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一座每年將交付超過15萬套電池系統的零部件工廠,一家數字化銷售服務公司,以及數十家配套零部件供應商,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將達36萬輛。
在與大眾相隔不遠的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高度智能化的廠房車間里,機械臂來回騰挪閃轉,上萬個零件在生產線上井然有序地組裝、焊接,最終成為一輛輛兼具科技和美感的新能源汽車。“光是焊裝車間就裝備了307臺ABB機器人,整體自動化率高達97.5%。”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電動化、智能化升級,到充電站的迭代,蔚來圍繞智能電動核心領域加強正向研發,多項技術應用成果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合肥市與蔚來的“結緣”、與大眾的深度“綁定”,拉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大幕。近兩年,合肥市不僅牽手了比亞迪、奇瑞、長安等諸多主流汽車企業,同時集聚了國軒高科、科大訊飛、四維圖新等一大批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打造形成更加完整的汽車供應鏈。
供應鏈企業突破接二連三
在頭部企業的供應鏈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微企業,其智能化轉型對于產業鏈供應鏈數據要素暢通同樣有著重要影響。
近日,位于合肥經開區的華霆(合肥)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在三元大容量電芯高能量動力電池系統的開發中取得了新成果。該企業使用電芯大面積液冷液熱的熱管理系統方案,使電芯處于20攝氏度~45攝氏度的最佳工作溫度區間,讓新能源汽車行駛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位于合肥經開區的研發生產基地里,擺放著企業自主研發的汽車空氣懸架系統。這套系統可根據駕駛環境自動控制車身高度、車身傾斜度、調整減震阻力,從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空氣懸架系統結構復雜,需要空氣彈簧、減震器、傳感器等數百個部件實現智能化聯動。此前,空氣懸架主要由國外供應商生產,多用在高端車型上。而保隆科技開發出的這套系統,讓更多國產車企也能配備上智能化的系統。
供應鏈企業的細節突破,不斷推動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讓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能跟上“智改數轉”的大趨勢,合肥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利用科技服務業幫助中小企業進行自動化、數字化診斷,對企業技改、綠色低碳改造升級項目以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項目給予補貼。
“三向”奔赴高端之旅
從某種程度上說,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高端的歷程,是一場企業、高校與政府的“三向”奔赴。
2021年7月,合肥學院、合肥經開區、大眾中國和大眾安徽簽署協議,在合肥學院建設大眾學院,打造國內領先、面向未來汽車技術的實體化現代產業學院,聯合培養汽車產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這不僅僅是一次教學變革。合肥學院和大眾集團作為人才培養的雙主體,聯合成立“專業協調委員會”,統籌協調專業建設、教學管理、實習實訓、就業等問題,并就合作辦學中的重要事項共同作出決策。
“通過切換學校和企業教學環境,實現理論與實踐反復交融,構建螺旋上升式知識應用轉化路徑,顯著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企業實踐的遷移能力。”大眾學院院長王曉峰說,這不是要培養單純技術過硬的“螺絲釘”,而是培育具有國際視野、滿足現代汽車產業需求、善于創新、能解決復雜問題的現場工程師。
2022年11月,《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鼓勵科研機構、企業、高校、職業院校共同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大力培養新能源汽車領域創新型、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結合。現在,合肥正抓緊落實這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