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建成12個大中型數據中心、1個智能計算中心等
打造算力新引擎,青島答好“算”“數”題
閱讀提示
據測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元至4元經濟產出。正因如此,加碼布局算力中心成為國內先進地區不約而同的選擇。在青島,算力正逐步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顯示出了對驅動經濟增長、改善社會民生的“倍增效應”。
近日,第19屆CCF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辦。它是我國目前舉辦的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學術水平最高的超算盛會。
算力,是當下學術界、產業界的一個“熱詞”,甚至普通公眾都頗為熟知。就在這場大會召開前不久,山東省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落地青島,由全球領先算力基礎設施和服務供應商云天暢想投資設立的云極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注冊“誕生”。
“算力名城”正在成為青島的一張新名片。傾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算力賦能百業,極具“未來感”的青島敏感捕捉新的城市競爭力“發力點”,拓展出具有無限可能的發展空間。
算力每投入1元,可帶動三四元產出
算力,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計算能力”,是一種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小到手機、個人電腦,大到服務器、超級計算機,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撐。
據測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元至4元經濟產出。正因如此,加碼布局算力中心成為國內先進地區不約而同的選擇。在青島,算力正逐步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顯示出了對驅動經濟增長、改善社會民生的“倍增效應”。
近年來,青島積極落實“2+5+N”全省一體化算力網絡總體部署,統籌推進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建成開通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島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3萬個,建成12個大中型數據中心、1個智能計算中心、35個邊緣數據中心。
依靠算力“加成”,青島讓城市更“聰明”。以城市信息數據為基數,青島成為全國首個搭建“陸海統籌”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的城市,建立起三維城市空間模型和城市信息的有機綜合體,將傳統靜態的城市升級為可感知、動態在線、虛實交互的動態數字城市,為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了“青島樣板”。
加入算力國家隊的“朋友圈”
今年4月,科技部啟動國家超算互聯網部署工作。這項工作將突破現有的單體算力中心運營模式,將全國眾多的算力中心連接起來,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通過超算互聯網建設,將形成強大的國家算力底座,有效促進算力的一體化運營,助力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青島作為“算力名城”乘勢而上,加入算力國家隊的“朋友圈”,與更多先進地區“美美與共”,攜手發展。日前,無錫中心、青島中心、濟南中心聯合舉行了“神威聯盟”啟動儀式。“神威聯盟”即神威算力聯合體,它以國家超算互聯網建設為指導,將有效整合聯盟內各算力中心的數據、算力、算法等資源,探討國家超算互聯網建設路徑,落實超算互聯網行動方案,打造極具競爭力的國產算力生態,從而有效支撐我國原始科學創新、重大工程突破、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算力底座。
此外,數字孿生聯合創新中心也在青島揭牌成立。該中心由國實集團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建設,是我國首個海洋產業領域數字孿生研究機構,將立足于海洋強國和“數字中國”國家戰略,以高性能計算為支撐,加快海洋數字孿生關鍵技術突破,打造國內全棧自主可控的海洋數字孿生開放平臺,促進我國海洋產業數字化轉型。
頂層謀劃,構建“全市算力一張網”
近幾年,我國算力綜合供給水平快速提升,算力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成效顯著。
當前,青島正從頂層架構開始發力,把算力作為發展的一項戰略性工作來推動,進一步探索把算力轉化為生產力、競爭力。
《數字青島2023年行動方案》中提出,圍繞“全市算力一張網”總體布局,統籌新型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新一代超算、邊緣數據中心建設,力爭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到4.5萬個。《青島市2023年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計劃》則明確,未來3年,青島將加快推進算網融合、云算一體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全國算力基礎設施頂層布局。
可喜的是,青島的算力實力已得到國家級認證,打造了不少國家級平臺。例如,今年8月,獲批建設的青島市超大規模混合算力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籌)成為山東省首個獲批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該平臺聚焦海洋領域人工智能發展,通過整合海洋大數據資源與領域前沿信息技術,構建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互聯互通支撐體系,打造海洋領域人工智能優秀示范應用,全面帶動青島海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轉化,推進青島人工智能領域的國產化、高效化、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