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檢察機關持續推動行政檢察工作做深做實,助推行政執法規范化,紓解群眾急難愁盼——
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讓“法結”“心結”同步解
某建材公司向某市政府申請為公司擬建設工程項目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未獲批準和書面答復而提起行政訴訟。經法院一審、二審、再審,該公司向檢察機關申請檢察監督。
檢察機關通過大量調查核實工作和召開聽證會,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及時修改或廢止與國家產業政策規定不符的文件,建議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這是記者日前在廣西開展“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巡禮·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集中采訪活動中了解到的。
“對于產能置換方案的制定主體應該是誰,地方文件和國家某部文件規定有相沖突之處。”該案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國家某部文件規定的主體為“新(改、擴)建項目企業”,而政府印發的相關通知文件規定的主體為“項目所在地設區市人民政府”。
“該企業基于地方文件的規定,要求某市政府為其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由此引發本案糾紛。”檢察官說,此外,某市政府在拒絕該企業這一申請時,未告知其訴權和起訴期限。
為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最高檢行政檢察廳聯合爭議地的自治區、市、區檢察院,開展公開聽證。人民監督員黃志文律師參與了聽證,感觸頗深。“四級檢察機關上下聯動一體履職召開聽證會,并邀請政府機關多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參與,以案釋法,促進了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他說,“人大代表、法學專家現場發表意見,既保證了聽證意見更加專業、權威,也讓雙方當事人切切實實感受到公平公正。”
制發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及時整改落實,政府廢止與國家產業政策規定不符的文件。
通過檢察監督,促進嚴格執法,提升文件制定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這是廣西檢察機關聚焦突出問題、助推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2020年以來,廣西檢察機關聚焦為大局服務,強化履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行政訴訟監督,倒逼行政機關對執法工作進行“全面體檢”及整治,修改、廢止與上位法沖突的內部管理文件。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深層次、普遍性治理問題,向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662份,推動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風險。
經過梧州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監督,陸某終于拿回了137畝林地的使用權,他專門寄來感謝信表達感激之情。廣西檢察機關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深入踐行為人民司法,高質效履職紓解群眾急難愁盼。陸某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在陸某的這起林權糾紛中,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加強調查核實、精細審查,杜絕“坐堂辦案”“書面辦案”,召開公開聽證。對該案進行全面、客觀審查后,梧州市人民檢察院向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提請抗訴,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向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采納了檢察機關的抗訴意見,并作出再審行政裁定書,支持改判,陸某名下137畝山林使用權“失而復得”。
梧州藤縣檢察院與相關行政機關銜接聯動,為3000多名農民工追回勞動報酬,保障“辛苦錢”一分不少;防城港、欽州、百色、來賓等市檢察院開展婚姻登記領域小專項活動,有效保障婚姻法律法規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依法實施;扎實開展檢察聽證工作,讓當事人把事說清、聽證員把理闡明、檢察官把法講透,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讓“法結”“心結”同步解……
近年來,廣西檢察機關聚焦就業、教育、社保等重點民生領域,以及婦女、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特定群體權益保護,全區檢察機關共辦理涉民生民利行政檢察監督案件575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