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考】發揮產業工會優勢 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觀點
“產改”經過6年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產業工會繼續發揮優勢,推動“產改”走深走實,不斷增強廣大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點題、親自部署、親自指導的重大改革。產業工會是推進“產改”的重要力量,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政治忠誠、業務精通、機制靈活、執行有力的工作特色,鍛造了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紅色資源優勢,熟悉行業、貼近職工的產業傳統優勢,聯系廣泛、觸角靈敏的組織體系優勢和反應鏈短、執行力強的工作手段優勢。這些特色和優勢在深入推進“產改”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方面發揮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資源優勢。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提出,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從早期的上海機器工會到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再到鐵路、紡織、煙草等產業工會,一經成立就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對黨忠誠是中國產業工會的政治底色。在10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譜寫了前赴后繼的鐵血壯歌,涌現出無數工運先烈、英雄模范、大國工匠等先進人物,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了團結斗爭、建設國家、改革開放、奮進新時代的豐富工運經驗,凝聚了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
在推進“產改”工作,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方面,產業工會應當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通過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產業工運史跡史料、展館陳列等方式,回顧工運史上的艱苦與輝煌,教育產業職工珍惜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例如,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以編纂產業工運史志為契機,學習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對工人運動和產業工會的論述,舉辦“廠史尋根·勞動興業——講紅色故事 樹百年品牌”視頻展播活動,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廣大產業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在團結動員產業工人建功立業方面發揮熟悉行業、貼近職工的傳統優勢。從成立之初,產業工會就立足行業、扎根企業、直達職工。一個多世紀以來,全國產業工會歷經多次調整分合,從中國工會八大時最多25個到當前10個產業工會,不論組織體系怎樣調整,扎根企業、貼近職工的優良傳統一直沒有變。產業工會以團結職工建功立業為己任,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先進生產者運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到改革開放時期的“為四化立功”運動、“雙增雙節”活動,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產業工會了解產業發展全局,掌握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熟悉本產業職工隊伍,在新時代推進“產改”進程中應當充分發揮熟悉行業、貼近職工的傳統優勢,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深化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形成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廣覆蓋的競賽體系,團結動員廣大產業工人建功立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產業工人主力軍作用。
在提高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方面發揮聯系廣泛、工作扎實的組織優勢。產業工會在工作實踐中與各企業、各行業協會、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建立了緊密聯系,具有聯系廣泛、觸角靈敏、工作具體、作風扎實的特點和機制靈活、手段多樣的組織體系優勢。
在提升產業職工技能素質方面體現為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主體責任,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創新完善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制度,激發產業工人創新活力等特色實踐。例如,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近年來致力于推動“產改”向縱深發展,163家企業委員單位和各級產業工會組織多措并舉,著力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創建具有產業特色的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設立產業“工匠學院”,舉辦“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支持勞模和工匠人才在職業院校兼職教學、開設勞模工匠思想政治課程等,形成了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在維護產業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發揮反應鏈短、執行力強的手段優勢。在職工隊伍日益擴大、階層漸趨分化,利益訴求越來越呈多元化特點的今天,產業工會作為產業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反映本產業職工的共性訴求。目前,產業工人整體收入還不高、職業發展通道還不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許多新情況,都需要在推進“產改”中破題。
產業工會與企業聯系緊密,貼近職工,執行力強,可以敏銳感知并及時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應充分發揮這一手段優勢,通過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落實職工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效解決產業職工的急難愁盼問題。例如,中國國防郵電工會曾參與涉及勞務派遣工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中國海員建設工會與交通運輸部、中國船東協會成立全國海上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開展集體協商并簽訂《中國船員集體協議》,至今已開展協商11次;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通過頭部企業帶動,大力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中國金融工會利用銀行機構網點為戶外勞動者設立“港灣”“驛站”,提供暖心服務等,有效助推“產改”向縱深發展。
“產改”經過6年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產業工會繼續發揮優勢,推動“產改”走深走實,不斷增強廣大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單位: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