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運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長辛店鐵路工會的成立及歷史啟示
觀 點
長辛店鐵路工會的誕生,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對于新時代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征程上推動我國工運事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辛店鐵路工會(工人會)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建立的京漢鐵路第一個工會組織,其誕生標志著中國工人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彰顯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強大力量,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對于新時代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征程上推動我國工運事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代以來,北京長辛店作為我國北方鐵路工業的重要發源地,集聚了數量眾多的產業工人。俄國十月革命后,我國的先進知識分子逐步意識到工人階級蘊藏的巨大力量。長辛店作為北京鐵路工人的聚集地,日益受到重視。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長辛店鐵路工人組織“救國十人團”“各界聯合會”等,開展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貨等活動,并組織工人捐款,聲援愛國學生斗爭。1919年冬,長辛店機車廠工人史文彬、陶善琮等人在原識字班基礎上創辦工人夜校,向工人教授文化知識,啟發工人覺悟。
20世紀20年代初,為實踐革命理論,尋找革命基礎,李大釗、鄧中夏等早期共產主義者選定長辛店作為活動基地,組織領導工人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斗爭與政治斗爭,爭取工人群體的階級認同。長辛店也由此逐步成為北方工人運動的重要起源地和黨的組織在北京的重要孕育場所。
1921年1月,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成立,教育和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推進工人運動和組織工會。同年5月1日,長辛店1000多名工人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決定成立長辛店鐵路工人會。5月5日,長辛店鐵路工人會正式成立,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產業工會。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明確提出,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1921年10月,長辛店各界工會代表召開聯席會議,針對前期工人會發展的實際,決定將長辛店鐵路工人會改組為“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俱樂部”。1922年4月,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此后,一大批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無產階級屬性的產業工會和地區工會組織也逐漸創建、發展、壯大。長辛店工人俱樂部的組織方式也成為中國現代產業工會組織的雛形。
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就把工作重心放在組織教育工人、開展工人運動上。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長辛店為主要活動基地,從創辦勞動補習學校入手,結合工人隊伍的實際和訴求,通過建立工會把分散的工人群體組織起來,加強教育引導,發動工人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提出訴求、開展斗爭,創造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聯合、馬列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對于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積累工作經驗、推動工人運動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影響,同時,也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工會工作、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團結引領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促進職工全面發展,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帶來諸多啟示。
一是毫不動搖堅持黨對工運事業的領導。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各級工會組織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把廣大職工組織起來,加強對職工的思想引導,站穩職工立場,把服務大局和服務職工結合起來。
二是堅持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強工會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維權服務方式方法,積極表達職工合理訴求,妥善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保障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團結引導廣大職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是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工會自身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增強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提高工會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適合工會事業發展需要的網絡化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工會工作現代化水平,打通聯系服務職工群眾“最后一公里”,推進工運事業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