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云中的家族報國史
——讀喬盛長篇歷史小說《楊家城》
如果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那么,喬盛的長篇歷史小說《楊家城》(中國文聯出版社)則是一部五代十國末及北宋初期的民族苦難史和忠勇報國史。
喬盛是陜北神木人,神木古稱麟州,對麟州大地上英杰人物、傳奇故事的藝術呈現是喬盛的孜孜追求。在《楊家城》中,喬盛以豐沛的激情、豐厚的貯備和純熟的筆力,藝術再現了那個風云激蕩時代塞上高原的金戈鐵馬、朝代更迭、人心向背及被時代裹挾著的個體人物的忠勇節義、愛恨掙扎。
五代后期,后漢在黃河以東據守太原建立政權,其下轄的麟州因偏居河西一隅,不為其所倚重。這里是游牧文化與農耕文明的交匯地,同時也盜匪橫行、社會無序,百姓生活困苦。世居麟州府南鄉楊家川兩百年的楊氏家族雖是當地土豪,卻因學文識字、精通武藝、禮賢鄉親,深得百姓擁戴。苦于對時局的困惑、對現狀的“憋屈”和滿腔的家國意識,他們舉家遷往百里外窟野河畔東山頂上的麟州城,打開眼界,再謀發展。至此,楊家開始了漫漫三代的精忠報國之旅,開始了楊家與麟州城財主王家、李家以及府州佘家的愛恨悲歡,開始了個人命運、家庭命運和時代風云的勾連與際會。
楊家三代人認定大漢是正統政權。從楊宏信起意到麟州城發展,到采納兒子楊重貴、楊重訓及兒媳佘賽花等人建議,招募“楊家軍”,實行“麟州十條”,到自封麟州刺史以至終老,他一直心里不踏實。他希望正統的大漢政權派人向自己下達委任狀,希望名正言順地為國家效力。當麟州府屢屢遭遇外來勢力侵擾,百姓不得安生,大漢政權又遲遲不來扶持和接管麟州城時,他一方面自覺利用“楊家軍”武裝力量抵抗外來侵擾,穩定社會秩序,鋤強扶弱,發展經濟,提高百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派大兒子楊重貴帶領干將東渡黃河,主動投靠大漢政權,“雖九死其猶未悔”,以期獲得明主的支持……
喬盛對大時代背景下命運多舛的楊家城的藝術再現,讓讀者如品“三國”,如讀“水滸”,既能感受云譎波詭的歷史真實,也能體味充滿張力的人性光輝,更能激發人們戰勝困厄的信心和愛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