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洋馬甲”
《工人日報》(2024年10月23日 05版)

包裝盒上印滿日文的秋月梨實則來自山東,國產葡萄披上“洋馬甲”價格暴漲11倍……據10月20日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一些商家通過簡單的包裝和標簽替換,用國產水果假冒進口水果進行銷售,而印有外文標識的外包裝禮盒,成本僅幾元;偽造產地的不干膠品牌標簽,每貼也僅2~3分錢。
只需套個“洋馬甲”,既不用承擔進口水果的運輸、關稅等費用,又能從“論斤稱”變“論個賣”——如此“劃算”的買賣,有商家“鋌而走險”也不難理解。水果的包裝、標簽,向來是造假的重災區,類似知假造假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可能構成消費欺詐。對此,監管部門要充分重視起來,嚴查“進口水果”入境手續,嚴肅追責造假者,電商平臺也要加強商品上架審核,杜絕假冒商標隱秘流通。對消費者來說,在提高鑒別能力的同時,也不必過分執著于水果的“出身”,好吃才是第一要義。
趙春青/圖 陳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