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畔的體育火種生生不息,紅色基因鑄就中國職工體育精神內核——
百年職工體育書寫絢爛華章

更多精彩請掃碼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主辦的“決勝巴黎·綻放奧運——奧運冠軍面對面”巡回宣講活動走進陜西延安。巴黎奧運會冠軍侯志慧、劉宇坤、孫佳俊、肖雁寧來到中國革命圣地,講述備戰奧運的拼搏歷程與奪冠背后的感人故事,引得現場師生和職工群眾掌聲雷動,深受感染。
奧運冠軍走進延安,正是這片革命熱土上近百年來紅色體育基因的傳承與發揚。在艱苦的革命斗爭歷程中,特別是中華全國總工會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以后,我國職工體育也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不斷發展壯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和陜甘寧邊區總工會的領導下,延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體育運動。邊區廣大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和國內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的工人體育活動一起,為后來新中國職工體育乃至全民體育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中國職工體育也在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中不斷寫就絢爛華章。
職工體育作用特殊
4月下旬的延安草長鶯飛,春意盎然。漫步在延河邊,巍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眼前。紀念碑旁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內,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昔日實物,都把參觀者的思緒帶入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歲月。
打開中國紅色體育的歷史畫卷,延安時期的體育活動在戰火紛飛中如火如荼地開展——“運動要經常”“10分鐘運動”“發展體育運動 提高人民體質”“鍛煉身體 好打日本”等口號響徹云霄,“五一”“八一”“九一”等大型體育運動會的熱鬧場面恍如昨日……
“延安時期的體育主要圍繞著戰斗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其目的在于提高廣大軍民的身體素質和作戰技巧。”延安大學副教授楊學達介紹說。
在中國紅色體育的啟幕和發展過程中,職工體育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1937年5月,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延安“五一”運動大會成功舉辦,這是黨中央到延安后舉行的首次大型體育活動。本次運動會期間還成立了陜甘寧邊區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為全面負責組織、領導和協調邊區體育工作的機構。
1937年8月,全面抗戰已經爆發。為振奮民族精神,延安舉行了“八一”抗戰動員體育運動大會。1942年,抗日戰爭正處于最困難時期。為激發全民族斗志,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在9月1日至6日舉行。本次運動會是延安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共有1300多名士兵、職工和群眾參賽。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期在延安工作和生活的著名醫生馬海德在回憶錄中寫道:“延安那時開展的體育項目很多……這里居然能夠打上網球是我未曾想到的事。當時的體育設備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在空地上樹一根木樁,釘塊木板,安上鐵圈就是籃球架。賽場附近的山坡成了觀眾的天然看臺……”
革命戰爭年代,不僅在延安,在北京長辛店、河北開灤礦區等產業工人集聚的地區,各類職工體育活動也不斷組織和開展。通過成立工人俱樂部開展業余體育活動,不僅提高了職工群眾的身體素質和政治覺悟,還為工人運動培養了骨干,壯大了革命隊伍。
歷史經驗豐富寶貴
延安時期生動的紅色體育實踐,為我國職工體育乃至全民體育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據《陜西體育志》載,延安時期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改變了陜北地區長期以來盛行迷信、缺乏衛生觀念、身體素質低下等問題,形成了守紀律、講團結的社會氛圍”。
多年來致力于研究紅色體育歷史的西安體育學院教授黨挺認為,延安時期體育的最大特點是面向廣大職工群眾,突出全民性,成為中國職工體育和群眾體育發展的奠基時期。“那時的比賽將體育運動和軍事斗爭、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干部、職工、軍人和群眾都能廣泛參與。黨和工會組織是為了推廣普及體育、提升民眾身體素質舉辦賽事活動,和僅僅個人爭榮的錦標主義競賽理念截然不同。”
據延安市總工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延安時期黨和工會組織開始嘗試把民間體育、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推向競賽舞臺,將一些民間體育活動進行了加工提煉,創造出一些適合當時當地實際的體育項目, “這種‘土洋結合、兼收并蓄’的思路,為當時及以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職工體育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紅色基因賡續傳承
有了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體育打下的堅實基礎,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延安的職工體育始終傳承紅色基因。近年來,延安的職工體育活動更是快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延安在《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中,將職工體育納入重點工作。2020年至今,延安市總工會牽頭組織了70多項大型職工體育活動,并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基層工會開展體育賽事,將延安職工體育和全民健身事業帶上了一個新臺階。
由于延安時期紅色體育基因的賡續傳承,我國的職工體育從革命戰爭年代一路走來,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綻放出絢爛光彩。
新中國成立后,工人群體迅速壯大。1955年10月,全國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從120余萬職工中選拔出的1709名選手參加了比賽;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推廣了工間操運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天津、青島等地工會組織的球類工廠聯賽每周舉行,極大豐富了職工業余生活。
改革開放后,我國職工體育迎來長足進步,各類體育活動在廣大職工群眾中得到廣泛開展,參與人群逐漸擴大。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徐州大屯礦區為代表,籃球運動深入普及,成為礦區年度盛事,日后風靡全國煤礦職工的“烏金杯”職工籃球賽雛形初現。2000年以后,全國職工乒乓球賽風靡一時,成為國內規格高、規模大、頗具影響力的職工體育大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工體育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跨越式發展——全國職工圍棋大賽、首屆全國職工足球邀請賽、城市樓宇運動會等各類職工體育品牌賽事不斷涌現,職工體育魅力無限……
對此,黨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紅色體育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體育為追求理想服務,艱苦奮斗、因陋就簡,不斷開拓創新”。“這份精神遺產代代相傳,將為中國職工體育事業貢獻強大的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