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一件小事”催人慚愧與自新
“部分中國教練在比賽中缺乏熱情,全程在教練席上坐著,還用手機發信息,表現出對排球的不熱愛。”近日,在排球聯賽總結及新周期工作會上,國家體育總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賴亞文在談到中國排球發展時直言不諱。作為中國排球的“當家人”,自揭家丑、直面問題的勇氣,可圈可點。
這其實并非賴亞文本人的話,她借用了國家男排外籍主教練海寧的建言。對于那些覺得中國排球家底還行,還能揮霍很長時間的人,海寧這位外來“和尚”念的“經”,不啻一記當頭棒喝。
“那一刻,我為中國教練員和從業者感到汗顏。”賴亞文痛心地說。
賴亞文講述的這“一件小事”,經媒體公開披露后,其帶來的巨大震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都絕不過分。
對于競技體育來說,“小事”從來就不小,因為細節不止彰顯態度,也決定成敗。
場上比賽風起云涌、瞬息萬變,你卻能氣定神閑,心系小小手機,這至少證明你沒有投入到賽場。教練沒有投入到賽場,又怎能展現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又怎能對隊員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
有細心網友跟進海寧的逆耳真言,直陳中外教練之對比:當外國教練拿著戰術板和iPad,專注于場上每一分球的戰術和戰法時,中國教練卻只會抱著雙手,在場外走來走去,跟隊員說著不痛不癢的話;當外國助教忙著看對手上一球是否踩線或觸網,我們的助教卻只會安靜地坐在教練席上;我們的助教一大堆,但場上依然時不時會發生輪次錯誤。
這樣的中外對比,似乎不好一概而論,但大體符合球迷的認知。中國教練在場上的指揮,的確缺乏專注和熱情。教練都沒有專注和熱情,又怎能要求隊員打出激情四溢的比賽。
海寧說,這一切是因為缺乏熱愛,看起來結論很武斷,但其實戳中了中國排球的痛點。當大家把排球當成一個飯碗,得過且過,熱愛就是一種奢望。
自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以來,近十年中國排球的發展難以讓人滿意:女排連續兩屆奧運會無緣四強;男排自2012年開始,連續4屆無緣奧運會。據國際排聯最新世界排名,中國男排已下滑到第32位。至于曾經拿到奧運會銀牌的沙排項目,這些年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面對這樣舉步維艱的窘境,中國排球的從業者們的確要有點憂患意識和緊迫感。
中國排球問題多多,“一件小事”不過是冰山一角。海寧教練一言以蔽之,“中國排球具有其獨特的體系,例如高強度的訓練、重復性練習以及嚴格的教練權威。在我看來,中國排球的運動方式,觀念落后了近20年。”
海寧的話一點不受聽,但好在中國排球的決策者們聽進去了。賴亞文在談及中國排球發展存在的四大突出問題時,便提到了國際化進程緩慢,另外三大問題是新型舉國體制作用未發揮、排球后備人才培養缺乏整體規劃、競賽體系未能充分釋放效益。
這就是“請進來”的價值,海寧給國家男排帶來的改變肉眼可見,訓練手段更加科學化、人性化,隊員在場上的表現更有活力、熱情,連笑聲也變多了。海寧帶來的沖擊,不只限于國家隊,他讓整個中國排球界增加憂患意識,突破“小富即安”思維。中國排球界倘能用好這一“請進來”的價值,然后再有意識地把優秀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送出去”,在競賽體系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采取切實改革舉措,那么,中國排球的春天,一定會在不遠的未來等著我們。
“一件小事”催人慚愧與自新,也愿這件小事,能時時增長中國排球成長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