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焊花四濺,李萬君身著最新版的淺灰色工裝,正在進行高鐵轉向架焊接工作。37年來,從一名普通的職高畢業生到全國勞動模范,李萬君用焊槍書寫了自己的傳奇故事,也見證了中國高鐵從追趕到領跑的過程。
37年前,李萬君職高畢業后進入中車長客轉向架焊接車間。工段門口冒出的焊煙刺鼻難聞,車間里夏天熱、冬天冷。條件惡劣,一起來的28個同學中有25人調離焊工崗位,但李萬君在父親的鼓勵下選擇了堅守。他利用業余時間主動練習焊接技術,從廢鐵板到真材實料,技能在汗水中不斷提升。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7年,公司舉行技能大賽,李萬君一舉奪得車間焊工技能競賽第一名。
“平時我們焊的綠皮車,對精細度要求不高。直到高鐵時代,焊接技術人才終于有了用武之地。”2007年,李萬君迎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當時公司從國外引進了時速250公里高速動車組,作為全國第六次鐵路大提速的主力車型,在中車長客試制生產。轉向架就好比列車的腿,這個直徑僅有20CM的焊接環口承載著整車約50噸的重量。開始試制期間,外國專家一直在挑毛病,不僅看不起國內的焊接技術,也不傳授焊接技巧。每次看到李萬君焊接的轉向架,總是一邊搖頭一邊說“no!no!no!”李萬君暗暗憋著一股勁,他不斷進行技術攻關,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焊接時腳下的步法、焊槍的位移、呼吸的頻率、眨眼的次數都形成了“標準參數”,最終練就了“一槍焊完的絕活兒”。外國專家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中國焊工太厲害了!”
2015年初,公司開始試制生產我國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由于完全自主設計,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梁扭桿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梁連接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李萬君主動請纓成立攻關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試驗,總結出通過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等技術,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經驗,最終攻克了難題。
2017年6月25日,公司生產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時速達350公里。“當我參加命名儀式時,望著親手焊接的車輛,心中涌起了無限的自豪與驕傲。”李萬君說。
大國工匠、全國勞模、“工人院士”“高鐵焊接大師”……收獲了無數榮譽的李萬君深知“一枝獨秀不是春”。剛開始試制動車組時,車間有資質的焊工不到一百人,根本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公司決定采用校企聯辦的形式,從技術學校引進400多名新焊工,由李萬君肩負起培訓重任。他利用業余時間加班加點,將自己多年來掌握的焊接經驗進行總結并精心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焊接培訓教材,深受大家歡迎,最終創造了400余名新員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際焊工資質證書的培訓奇跡。他還通過工作室這一平臺成立高級焊工班和高級鉚工班,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焊接人才。他的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國家級工作室稱號,徒弟們也在國內外大賽中屢獲佳績。
“如今中國高鐵事業正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飛速發展,更加需要每一名高鐵工人格外珍惜。”李萬君總是鼓勵他的徒弟們,要珍惜新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大好機遇,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
(勞動新聞記者 周博)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