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薦理由
陜西省交通運輸工會參與制定西安市《網約貨車運營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填補西安市網約貨車行業規范空白,是產業工會充分發揮作用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情況
(一)主要內容。
一是積極推動起草工作。《規范》起草單位由包括陜西省交通運輸工會、省市行業協會、工會聯合會、平臺企業、科研院所在內的11家單位組成。起草組共18人,其中8人為工會負責人或有過工會工作經驗。工會主動作為,推動成立起草小組、制定工作計劃,開展市場調研、資料收集等前期工作,參考相關行業法律法規9項,形成《規范》初稿。協調召集起草單位、相關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召開標準制定推進會10余次,形成《規范》征求意見稿。組織完成《規范》評審、發布、宣貫及實施工作,形成良好社會效益。
二是聯合社會組織開展調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深知行業痛點、聯系平臺緊密、貼近從業者訴求等特點,主動攜手省市行業協會成立省道路運輸行業工會聯委會、西安市物流行業工會聯合會,引導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規范》申報編制期間發揮作用,收集5萬余輛網約貨車的運營痛點,梳理出安全監管、服務評價、信用管理等核心議題,實地走訪企業30余家,形成立項調研材料。
三是積極協調各方利益訴求。邀請司機群體、平臺企業及貨主代表就標準內容召開集體協商會議6次,經過10多輪反復磋商,征求各方有效意見16條,對司機、平臺、貨主三方的權利和責任以及服務流程進行清晰界定,對發生分歧、糾紛后如何解決給出具體規則。同時,將集體協商納入《規范》內容,建立多元調解機制,促使相關方立足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來定義勞動過程和監督評價。
(二)工作成效。
《規范》的發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央視新聞直播間、《經濟日報》等30余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一是提升了網約貨車行業的規范化水平。《規范》共7個部分56條細則,涵蓋貨運平臺服務、網約貨車駕駛員服務、監督評價與改進等內容,明確平臺、司機、貨主三方權利與義務,對平臺、貨主、司機三者的職責和操作流程進行了明確規范,系統性構建行業服務標準體系,利于網約貨運平臺、網約駕駛員、貨主三方協調合作,利于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減少道路貨物運輸業務中的安全隱患,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成長發展,也為全國網約貨運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制度范本。
二是維護了網約貨車司機隊伍穩定。在《規范》的編制過程中,司機代表熱情參與、各抒己見,最終使得他們的基本訴求得以實現。平臺方與貨主方也在參與過程中加深了對貨車司機的理解和尊重,主動讓利,對緩解貨車司機群體焦慮情緒、化解矛盾爭端、維護司機隊伍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通過編制《規范》,貨車司機群體切身感受到工會的力量和作用,對進一步吸引更多貨車司機加入工會產生了漣漪效應。
三是彰顯了集體協商在新業態領域權益維護中的重要作用。《規范》的編制過程是集體協商制度深度融入物流行業的生動實踐。在編制過程中,通過將平臺、貨主、司機召集在一起,面對面表達各自利益訴求,不斷磋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同時,《規范》中的各項條款為工會開展集體協商提供了重要依據,增強了工會在勞動關系中的話語權,也為工會在新就業形態領域開展集體協商開辟了新路徑。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