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薦理由
福建廈門市總工會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搭建市、區、行業三級服務中心,創新服務模式,聚焦數智賦能,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二、案例情況
(一)主要內容。
一是強化高位統籌,建立多方聯動維權服務架構。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推動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市總工會積極作為,爭取推動成立市委牽頭、市總工會等37個職能部門組成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專班,由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擔任專班領導負責牽頭抓總,市人大、市政協負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題調研,市政府辦公廳負責成立督導組對工作不力、推進緩慢的職能部門發函提醒,其余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形成黨委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政府部門推動、工會深度參與的工作格局。同時,市委、市政府還從暢通維權渠道、加強職業傷害保障、引導督促企業規范管理等方面,出臺了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18條措施,并由專班每月召開工作會議通報進展、商解難題,推進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二是聚焦服務質效,建立多元共治維權服務體系。市總工會聯合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等24家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共同建設全省首家市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并將服務資源力量向下延伸,設立各區級分中心、各行業分中心,形成分級分行業的維權服務體系。在各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設立工會調解工作站,每站分級配備1~3名工會調解員,并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聯系引導民辦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律師事務所、社工機構等單位安排調解專家常駐各級工會調解工作站,調解成功的,工會計件付費;針對復雜案件調解不成功的,充分發揮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的協同優勢,借助人社、法院等部門力量,幫助勞動者提交仲裁、訴訟申請,促成糾紛化解。
三是聚焦便捷高效,建立工會靠前維權服務模式。各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創新實施“前中后”服務模式,前端設立綜合受理平臺窗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預約申請案件受理、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就業創業、學歷提升、求職招聘、技能提升等公共服務;中端設立“即時調解”服務,依托工會調解工作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現場提供調解服務,及時解決困難訴求;對于前端中端無法現場解決的訴求,通過預約轉接方式進入后端,由工會移送人社、司法機關等部門提供持續性的爭議調處和保障服務,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投訴有門、求助有方。
四是聚焦數智賦能,建立數字化服務運用場景。聚焦勞動者實際需求,打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網絡平臺,其中“云調解”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手機視頻連線調解和線上提交仲裁審查確認等便利服務,“云課堂”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學習職業技能和維權知識,“生活地圖”幫助勞動者就近尋找“工會驛站”等。開發“云端楓橋”設備并廣泛安裝使用,勞動者通過刷身份證、菜單點選和簡單字段輸入即可自動生成申請文書,自動走紙雙面掃描生成的電子文檔可在“調裁審”各環節使用。
(二)工作成效。
一是工會維權服務鏈條更加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由工會與司法機關、政府部門共同建設,引入“前中后”服務模式和數字化服務功能,促成多部門資源有機銜接、優勢互補,拓寬了維權渠道,增強了服務可及性,形成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合力,大大提升了工會維權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二是勞動者申請維權更加便捷。通過各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和工會驛站服務網點,織密了工會維權服務網絡,形成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15分鐘維權服務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在這里就能實現“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解決”,真正讓群眾少跑腿、快辦事。2024年,共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咨詢、調解、仲裁等維權服務2064人次。
三是工會發揮作用更加凸顯。通過深度參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專班和權益保障中心建設,促進工會維權服務工作納入黨委、政府整體工作布局,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認定標準等權益保障訴求及時納入黨委、政府工作部署,促成勞動關系認定標準“調裁審”口徑統一,工會橋梁紐帶作用更加凸顯。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