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點贊“寒磣”的縣政府大院,其實是點贊“務實節儉風”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韓韞超
各地應以更低調務實的姿態與行動,努力與百姓走得更近、貼得更緊,用有溫度、得民心的政策和服務,贏得更好的口碑、更光鮮的門面——這是一座簡陋政府大院帶來的啟示,也是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寒磣”的政府大院引發公眾關注——據九派新聞等媒體報道,照片中,象山縣政府大門顯得簡陋狹小,與現今常見的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該縣縣委宣傳部一工作人員表示,門面雖舊,但房屋一直能用,也沒有漏水等問題,可以滿足正常辦公需求,院內還有一個省級保護文物“淳熙井”。公開資料顯示,象山縣在2024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單中位居第53位,成功入選“2024年中小城市優秀案例”。
在這條新聞的留言區里,有網友肯定當地政府的低調與務實,感慨政府大院雖“寒磣”但地方經濟實力不一般;有網友指出“能用”二字非常可貴,表示“政府能有如此認知和姿態,一定差不了”……
縣政府大院因“寒磣”出圈,這種樸實節儉風契合了人們對廉潔型、服務型政府的期待——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為群眾辦實事上。這種對“寒磣”的珍視與點贊,意味深長。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縣政府大院頻頻出圈,甚至成為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有的拆掉圍墻欄桿,讓市民群眾隨意進出;有的在節假日開放停車場、食堂、洗手間等,供市民游客使用;有的保留院內歷史遺跡,對游客前來打卡拍照均不設防;有的幾十年“蝸居”小平房、土坯房辦公,切實踐行“群眾搬進安居工程、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有的開放大院給群眾曬糧,在院內開展“政府開放日”“市長接待日”等活動……平易近人、樸素務實、以人民為中心,是這些縣政府大院出圈的共同“密碼”。
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縣政府大院的開放程度、樸素狀態,是外界窺見當地治理理念和服務姿態的一個重要窗口,近來類似新聞每每引發話題效應,其實也是民意匯聚、共識達成的過程。對更多地方來說,對此不應只是圍觀,而須“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何在別人的故事里“照鏡子、正衣冠”“尋靈感、覓智慧”,是更深層的價值和意義。
人們不約而同地為“寒磣”的政府大院點贊,其實是期待“一粒石子”能激起更大的漣漪,帶動更多地方校正政績觀,會過緊日子,把更多財力、人力、精力等放在為百姓辦實事上。
近年來,多地主動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用政府部門過緊日子換得百姓過好日子,在“三公”經費上做“減法”助力民生福祉做“加法”,相關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其中“應當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騰出更多資金用于發展所需、民生所盼”等表述,“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嚴禁超標準建設和豪華裝修”“超標辦公用房整改優先采取調換或者合用方式,采取工程改造方式整改的不得直接隔斷封死,防止造成新的浪費”等內容,不僅與時俱進地完善了既有規定,進一步擰緊了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而且有助于各地集中資源和力量拼經濟、惠民生,在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同時,高質量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這樣的新聞要多報道,門臉搞得再漂亮,不給老百姓辦實事,都是丟臉”——公眾的表態實際上是對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一種要求。“形象工程”可能壞形象、追求“面子”可能會失“里子”,各地應以更低調務實的姿態與行動,努力與百姓走得更近、貼得更緊,用有溫度、得民心的政策和服務,贏得更好的口碑、更光鮮的門面——這是一座簡陋政府大院帶來的啟示,也是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