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舊址新貌專區(32幅)
全國職工文體示范活動、“中國夢·勞動美”第十一屆全國職工攝影展9月26日上午在重慶市美術公園開展,并首次設立各地工會關于工運舊址新貌專區,共收到32幅報送作品。專區作品反映了百年來黨領導的工運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本地工運舊址、遺址、紀念設施、場所等的新風貌、新發展,為各級工會搭建宣傳展示平臺。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
上海市總工會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位于上海市靜安區成都北路893弄3-7號。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1992年9月28日,恢復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并建立陳列館。2019年,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和布展提升工程,并重新對外開放。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起點,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搖籃。陳列館左側屹立著雕塑《追隨與奮斗》,表現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凝聚起工人階級的澎湃力量,展開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廣東省總工會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后的第一個總部所在地,位于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1924年至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遷于此地。2021年9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經過修繕,以嶄新面貌重新開放。經歷百年滄桑,依然矗立在廣州老城區,不斷煥發著新活力。
《追尋工運的足跡》
湖北省總工會
2022年11月17日,歷經三年多修繕,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再度對公眾開放。圖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武漢”歷史陳列展廳的序廳,用虛擬與現實交錯的裸眼3D光影秀,拉開了中華百年工運史的大幕。紀念館以微縮景觀、沙畫、觸摸屏、浮雕、版畫、油畫等手法,再現大革命時期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對24處空間進行復原陳列,大大提升了觀眾的沉浸式體驗感。
《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舊址》
江西省總工會
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舊址位于江西瑞金沙洲壩棗子排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1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從上海遷到瑞金后不久,與全總蘇區執行局合并,改稱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劉少奇、陳云等同志曾在這里工作、居住。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配合黨中央和蘇維埃政府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積極開展蘇區工人運動,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延安時期工人運動簡史陳列館》
陜西省總工會
延安時期的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陜甘寧邊區總工會)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生產勞動,發展邊區工農業經濟和支援前線,培養專業技能人才與工運干部,有力推動了全國工人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
《百年星火代代傳》
江蘇省總工會
1921年11月20日,隴海鐵路銅山站(現徐州西站)全體機務工人舉行大罷工,反對裁人減薪、虐待工人,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在江蘇首次領導的鐵路大罷工,最終以實現工會要求而勝利結束,江蘇最早的中共黨支部——隴海鐵路徐州站支部隨后成立。1991年10月,經徐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徐州西站內設立“八號門事件舊址”革命標志碑。
《海員亭》
中國海員建設工會
1922年1月12日,香港中華海員工業聯合會在蘇兆征、林偉民等領導下,為反抗資本家的壓迫剝削舉行大罷工。在各界人士支持下,一萬多工人經過56天斗爭取得罷工勝利,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工人第一次罷工運動高潮的起點。1933年,“海員亭”在廣州落成,地面鑲嵌“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會徽,以紀念“香港海員大罷工”這一工人運動。
《紅色鼓樓》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
紅色鼓樓“中共寧夏特別支部”成立于1926年9月,位于銀川市興慶區,總高26.4米,占地595平方米,成立后積極開展革命運動,組織工會、農會、學生聯合會等群眾團體,還自編自演了寧夏歷史上的第一部話劇《顧正紅》。
《寧波工人運動紀念館》
浙江省總工會
寧波工人運動紀念館見證著寧波工人運動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她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原為中國濟生會江東會所。1927年寧波總工會搬遷至此。1990年掛“寧波工人運動紀念館”牌對外開放,2021年升級修繕后重新開放。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
1929年“百色起義”成功后,廣西百色右江地區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在經正書院大廳召開,右江蘇維埃政府機關設在此處,并成立右江總工會,下設五金、廚房、苦力、泥水、理發、民船、煙絲、車縫、店員等十個工會。工會執行協助蘇維埃政府打倒土豪、打倒官僚和反動資本家、為紅軍運送彈藥物資、鑄造銀錠、保護工人利益等任務。1977年,鄧小平同志為舊址題寫址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福建省總工會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位于長汀縣水東街204號,原系張家祠堂,1932年福建省職工聯合會在此成立。劉少奇、陳云等同志多次來汀視察、指導工作,就居住在后廳樓閣。1988年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改造提升,兩側新建了歷史展館,展示福建省職工聯合會為建設和鞏固蘇維埃紅色政權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
《從1933到2024》
四川省總工會
1933年2月,川陜省總工會在通江成立,7月遷移至巴州,發展區工會160余個、會員17萬余人。徐向前、李先念等同志曾在此戰斗生活。舊址具有典型的川東北大巴山穿斗式梁架結構、瓦屋面民居建筑風格特征,占地585平方米,保存完好,是研究我國近代革命史、戰爭史、工運史不可缺少的寶貴實物資料。
《北方的紅星——今天的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北京市總工會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罷工雖然失敗了,卻為工人運動留下了經驗教訓和光榮歷史。為紀念這一偉大運動,1983年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鐵道部、北京市政府共同興建長辛店二七紀念館。2021年6月,長辛店二七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11月,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第一批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心中的二七塔》
河南省總工會
1923年2月4日,為爭人權、爭自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京漢鐵路總工會發出罷工信號,鄭州火車站率先拉響三頭汽笛。蓄謀已久的敵人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鎮壓,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先烈們用熱血鑄就了震撼人心的“二七精神”。1971年5月,鄭州市政府在二七烈士殉難地——長春橋遺址建立二七紀念塔。
《常寧市水口山工人運動紀念館》
湖南省總工會
上世紀二十年代,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書記的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領導下,水口山工人運動爆發,把湘區工運推向高潮。2021年6月29日,水口山工人運動紀念館正式開館,現已成為湖南省弘揚工運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為第一批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征與遵義工運展覽館》
貴州省總工會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遵義。此前,在紅軍代表劉群先的指導下,貴州省第一個工會組織——遵義縣赤色工會成立,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創造了有利條件,為貴州乃至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長征與遵義工運”展覽館于2023年5月開館,目前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生動載體。
《傳承紅色基因》
遼寧省總工會
2022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被命名為遼寧省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館內展示中共滿洲省委領導工農群眾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的歷史。圖為全國勞動模范洪家光和工會工作者,在紀念館內學習遼寧紅色工運歷史。
《晨光中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黑龍江省總工會
王進喜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氣概,帶領石油工人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頑強拼搏,“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激勵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2023年是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擺放萬盆鮮花、舉辦各項活動來紀念這個特殊日子,緬懷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全國勞模王進喜同志。
《感受工業脈搏 汲取奮進力量》
西藏自治區總工會
西藏工業歷經從無到有、由弱至強的蛻變,多個“第一”見證了創新與變革。1960年拉薩水泥廠的成立,標志西藏進入濕法水泥生產時代。2021年,在水泥廠原址上改擴建的西藏工業博物館開館,占地2780平方米,有300多件實物及輔助展品,生動再現了西藏工業從雛形至崛起的歷程,成為拉薩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
《歷久彌新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工會
一部兵團史,就是一部兵團工運史。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是一座以新中國屯墾戍邊革命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展內容的專題博物館,位于“戈壁明珠”石河子市,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宣傳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功能于一體。一代代兵團人在戈壁灘上開良田、建新城,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共鑄民航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國民航工會
“兩航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次成功的愛國主義革命斗爭。1949年11月9日,原屬國民黨政府的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愛國職工,駕駛12架飛機成功“北飛”回歸祖國懷抱。同日,在香港的“兩航”職工2000多人通電起義。毛澤東同志對他們的起義舉動表示歡迎和慰問,并指出“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圖為中國民航大學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內,學生正在聆聽教師講授“兩航起義”策動工作。
《“兩彈元勛”鄧稼先故居——“鐵硯山房”》
安徽省總工會
鄧稼先故居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白林村,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職工教育基地。故居通過圖片、檔案文獻、重點場景仿真復原、繪畫、雕塑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了“兩彈元勛”、全國勞模鄧稼先為國奉獻、鞠躬盡瘁、身先士卒的偉大精神。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全景》
天津市總工會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積360畝,是全國最大的園林式工人文化宮。2021年11月,天津市總工會啟動實施二宮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了六大綠化組團,改造了7個單體建筑。2022年6月13日,二宮面向職工重新開放,包含大劇場、職工運動館、圖書館、游船等服務設施。
《迎接明天更大的輝煌——太原工人文化宮之夜》
山西省總工會
太原工人文化宮1958年建成使用,是山西省和太原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承載了幾代太原人的珍貴記憶和文化情懷。2020年7月,太原工人文化宮新擴建工程正式啟動,2021年9月完工,實現了文化陣地擴容升級,成為首批全國標準化工人文化宮。
《時代傳承》
吉林省總工會
長春市工人文化宮始建于1956年,已有60余年的歷史。作為“職工的學校和樂園”,始終踐行“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宗旨,同時作為長春市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也見證了老工業基地的日新月異、職工的生活變化。
《歷久彌新》
山東省總工會
淄博市工人文化宮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峨眉山麓,主體建筑為影劇院,是一座極具中國民族傳統風格的宮殿式建筑。1954年3月,淄博市工人文化宮由淄博工礦特區工會聯合會籌資建設,1955年1月落成,201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淄博市工人文化宮充分發揮教育職工、服務職工、凝聚職工的積極作用,悉心培養了一大批工會文藝骨干,一直是繁榮全市職工文化事業的重要陣地。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重慶市總工會
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地處渝中半島人文中心核心地帶,是在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下修建的,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宮名。2018年,渝中區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納入“城市提升行動計劃”進行改造,2021年完成改造。圖為文化宮大劇院。
《職工普惠集市上的歡樂舞蹈》
云南省總工會
昆明市工人文化宮在云南機床廠舊址新建,功能設施齊全,文體活動豐富,成為昆明市廣大職工的學校和樂園。2024年2月4日,云南省總工會、昆明市總工會、盤龍區總工會聯合舉辦“職工普惠集市”活動,少數民族職工在集市上載歌載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工人療養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工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工人療養院始建于1957年,位于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療養院占地面積約為108畝,海拔1837米,2019年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勞模(職工)療休養基地稱號,2020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勞模療休養基地稱號。
《從工業遺址到城市公園》
河北省總工會
2020年,河鋼集團石鋼公司退城搬遷后,在其舊址建設占地120畝的石家莊工業遺址公園,2024年4月,遺址公園對外開放,保留石鋼部分生產車間、設備和工業特色元素,集工業遺存保護、文化教育、娛樂休閑于一體,成為石家莊城市文化新地標。
《現代化包鋼1號高爐見證包鋼工人奮斗史》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
1959年9月29日,包鋼1號高爐提前建成出鐵,結束了內蒙古草原“手無寸鐵”的歷史。經過多年發展,1號高爐已成為一座現代化高爐,為包鋼成為我國千萬噸級鋼鐵工業基地作出突出貢獻,見證了包鋼工人用青春、汗水、熱血鑄就的輝煌。
《首鋼滑雪大跳臺》
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
首鋼滑雪大跳臺是在首鋼遺址上建造的,既賦予首鋼新的意義,又保留了工業遺址的完整性。其設計靈感來自跳臺競賽剖面曲線與敦煌“飛天”飄帶形象的契合,因此又被稱為“雪飛天”,向世界傳遞出了中國式的浪漫。
(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 全國職工線上健身運動平臺)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