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文化中國行
原標題:非遺民俗,“拉滿”假期游客體驗感
光明日報記者 張詩瑤 高建進 張文攀 閆磊 吳琳 呂慎 章正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郁
“演員頭上那別致的發飾妝造是什么”“沒想到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皮影戲表演”“讓南來北往的游客有別樣的體驗”……非遺項目、民俗文化已成為文旅新體驗,國慶假期,光明日報記者前往全國多地,深度感知其中魅力。
“三條簪”:古韻妝造煥新生
伴隨輕快的樂曲,一群身著各式漢服的演員在福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翩翩起舞。
這讓年輕游客唐雨欣非常好奇:“她們頭上戴著的發簪,真是又美又颯!”
演出一結束,唐雨欣就拉住一位演員問了起來——原來,這是百年前福州女子喜歡的一種特殊頭飾“三條簪”。
“‘三條簪’又稱‘三把刀’,由三條銀簪組成,簪的形狀扁平如劍,刻有花紋,十分精美。梳妝時,三條銀簪插在發髻之間,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福州市鼓樓區非遺“福州傳統妝束技藝”傳承人黃秋輝娓娓道來。
近年來,隨著福州市探索推廣“文化+非遺+國潮+旅游”的文旅場景,塵封已久的“舊頭飾”成了帶火福州文旅的“新網紅”——今年6月,“福州傳統妝束技藝”被列入福州市鼓樓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月,“三條簪”妝造登上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峰會的舞臺……
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林山表示,當地將沉浸式體驗與“三條簪”深度融合。國慶假期,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南公河口、朱紫坊、梁厝等街區開展了國潮秀快閃,邀請游客體驗“三條簪”妝造。
“非遺的傳承要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黃秋輝告訴記者,為了讓傳統妝造和現代生活更好地融合,團隊將柄部形似矛的主簪替換成毛筆頭樣式,左右副簪也變換形狀,同時在銀制頭飾外加上了多寶簪等顏色艷麗的頭飾,有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之意。
“頭戴‘三條簪’,在古樸的街巷中穿行,感覺自己和福州這座千年古城有了一種奇妙的聯結。”換上漢服、戴上“三條簪”,唐雨欣與上下杭的百年石橋留下了一張美麗的合影。
秦腔展演:文化送到心坎上
臺上,秦腔傳統劇目《出五關》演到酣處,關二爺威風凜凜出五關斬六將;臺下,數千戲迷露天坐在塑料板凳上,沉浸于劇情不能自拔。
10月2日20時,寧夏固原市彭陽體育場,臨時搭建的戲臺前人聲鼎沸,璀璨的燈光和高亢的戲腔直沖霄漢。
國慶假期,彭陽縣舉辦“賞國韻秦風 迎盛世華誕”秦腔展演活動,邀請甘肅秦腔藝術劇院為群眾獻上《劈山救母》《玉堂春》《慈母淚》《鍘美案》《金沙灘》《周仁回府》等16個精彩的秦腔劇目。
消息一出,十里八村的戲迷坐不住了,扶老攜幼而來,把偌大的體育場擠得滿滿當當,戲里戲外一派熱鬧景象。
頭一排,老戲迷吳左德跟記者講述著劇情。吳大爺今年88歲,不到10歲就跟著父輩東村西村地串場聽戲,傳統劇目不知道聽了多少回,扮相一亮就知道是哪出戲、演什么、啥結局,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完成了今天的最后一單,就匆匆來聽戲了。”36歲的快遞小哥朱平站在場外,目不轉睛盯著戲臺上演繹的喜怒哀樂,挪不動回家的腳步。
據悉,國慶假期,寧夏文化和旅游廳提前謀劃,聯動五市文旅部門,整合區市縣企四方力量,在全區范圍內策劃推出了4個專題134項特色活動,把文化送到群眾心坎上。
皮影戲:帶動文旅新體驗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西部的復州古城,一場獨具魅力的復州皮影戲正在上演。
武戲中的刀光劍影激烈碰撞,文戲里的情感絲絲入扣,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腔都展現出復州皮影戲的深厚藝術底蘊。
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是遼寧省瓦房店市傳統戲劇,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慶假期的演出劇目既有《穆桂英掛帥》等傳統經典,又有結合復州本地特色的新創作劇目《珍珠黃金餅》。
“原本只是來復州古城游玩,沒想到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皮影戲表演,獨特的唱腔、精湛的技藝,我深切感受到了非遺的魅力。”來自浙江的游客張先生嘖嘖稱贊。
“復州皮影戲等一系列非遺,不僅展現了古城特色文化,還進一步提升了復州古城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瓦房店市委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鄧欽予說,今年以來,當地共舉辦復州皮影戲演出上百場次,還開展了復州東北大鼓、復州雙管樂、復州高蹺秧歌等非遺表演。
民俗文化:處處洋溢著喜慶
“看大型實景苗族歌舞詩劇《仰歐桑》演出,最后一個節目是2000多人合唱《歌唱祖國》,感受到滿滿的儀式感,雷山游,很值得!”廣東游客方女士激動地說。
貴州省雷山縣以其豐厚而獨特的苗族文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西江千戶苗寨景區不僅推出了“西江喜事”等民俗表演,還增設了打糍粑、慶豐收巡游、銀飾盛裝巡游等體驗性項目,邀請廣大游客共享苗寨自然人文美景、共慶祖國盛世華誕。
為了讓節日氛圍更加濃厚,景區景點還精心布置了多處國慶主題打卡地,游客們通過拍照留影,表達對祖國的深切祝福。
“開市嘍,開市嘍!”國慶節當天,貴州遵義的湘江河畔,“河風集市”開市迎客。集市里,從傳統黔菜到網紅小吃,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我們遵義被譽為‘黔北糧倉’,美食文化特別豐富,我們端出‘特色小吃文化’,讓南來北往的游客有別樣的體驗。”當地民俗研究者陳叇介紹。
沿著湘江古道往遵義公園走去,小龍蝦長桌宴正在進行。“我是在朋友圈看到這里有小龍蝦長桌宴,特地帶著家人來吃,點了三種不同口味的小龍蝦。這里氛圍多好啊,很適合打卡!”食客汪慧慧迫不及待地拿著手機拍照。
“游客多,商家們腳打后腦勺哦,大家忙得好開心!”小龍蝦長桌宴區域負責人顏旭說。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