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2名勞模先進被聘為思政課堂講師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黎浩)近日,云南省“中國工人大思政課”首場示范宣講在云南省財貿系統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云南省紅色文化體驗館開講。
此次思政課堂的12名講師均為云南省財貿系統內勞模先進。主辦方為他們頒發思政課堂講師聘書,希望他們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示范作用,把思政課講好講深講活,讓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青年職工、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愛看愛聽愛學。
在紅色文化體驗館,大家“沉浸式”重溫紅色歷史、汲取精神力量,在“時光隧道”中回顧往昔崢嶸歲月。現場,大家一同觀看紅色劇目《播火者》《聞一多——最后的演講》,領略革命先輩的崇高風范和偉大精神。
首場宣講邀請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云南省交通銀行職工劉豐現場講述一家人忠誠報國的感人事跡。“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喚醒我們的紅色記憶,點燃我們的紅色激情,讓我們對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充滿信心和決心。”一名觀眾說。
據了解,這一基地是云南省財貿工會與昆明新華書店連鎖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云南工會系統第一家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省財貿工會將依托該基地開展“1+N”大思政課,制作一批大思政課文創產品,培育一批本系統勞模、工匠特聘講師,開展一批進企業、進班組宣傳教育,組織一批講紅色經典、傳紅色基因親子讀書活動,推動黨的先進思想和創新理論、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深入人心。
成都勞模工匠開講掀起“比學趕超”熱潮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娜)憑借一把長壺,在非遺傳承中堅守;在不足3平方米的控制室,每天堅守10余小時,用盾構施工筑起“地鐵夢”……數月來,來自四川省成都市不同行業領域的21名勞模工匠代表深入一線,連續開展10場“接地氣、揚正氣、冒熱氣”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宣講,在家門口、院壩里,以及工廠車間、建設工地,掀起職工群眾干事創業“比學趕超”的熱潮。
據悉,這是成都市總工會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園區、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的又一探索性實踐工程。2024年,成都市總深入推進職工群眾思想政治引領建設,以“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為主題,緊緊圍繞“保鮮度”“增熱度”“擴廣度”的重點方向,創新打造“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得到職工群眾廣泛認可。比如深挖“全面深化改革”“守正創新”等熱詞的內涵,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借力AI視聽技術策劃開展系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現場互動,讓觀眾愛看愛聽愛學。
此外,成都市總協調各區(市)縣、學校、企業聯席直播,場均線上收看職工破萬人次,同時聯動廣電在家庭入戶IPTV電視推出活動專區,讓“中國工人大思政課”走進成都千萬家庭。
2024年以來,成都市總累計開展主題宣講活動600余場,覆蓋職工群眾16萬人次。接下來,成都市總將持續深入園區、車間、班組、生產一線,推動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廣泛共識。
西寧市總傾情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崗位雖小,但責任重大,千忙萬忙不落實就是瞎忙。”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總工會組織開展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上,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勞動模范、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常有梅,講述了她從事人民調解工作20多年來的感悟,用生動樸實的語言講解“家國事、職工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西寧市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傾情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宣講團走進企業、車間、班組,面向廣大職工群眾,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引導職工群眾為在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中走在前作表率凝聚力量、激發干勁。
2024年以來,西寧市總持續貫徹“單位推薦、擇優選聘、動態更新”原則,成立11人的職工宣講團隊伍,將專家教授、先進典型、百姓名嘴等吸納進宣講團,動員職工宣講團挖掘、整理、提煉紅色宣講素材,通過生動語言再現老物件、老照片背后的珍貴歷史片段。其中,既有為中國醫學事業和科研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又有支援三線建設,扎根青藏高原的工業專家等先進模范人物。
據介紹,宣講團成員將真情實感傾注于宣講全過程,增強宣講的效果。截至目前,已經聯合相關單位和職工群眾業余藝術團,走進機關、企業、商圈、村社、廣場等開展宣講39場次,1.2萬人次職工聆聽。
洛陽“工會+高校+企業”搭建思政課互動平臺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余嘉熙 通訊員王佳寧)“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我們要始終保持勞動者的本色,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近日,河南省先進工作者、洛陽市勞模宣講團成員王小麗到國網新安縣供電公司,參加洛陽市“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主題活動。據悉,這是洛陽市總工會開展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創新實踐活動。
洛陽市總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以“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為載體送到基層、融入群眾,堅持常態化宣講、專業化領講、品牌化推廣。同時創新“思政+實踐”模式,發揮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等主體作用,通過“工會+高校+企業”合作模式搭建思政課互動平臺,構建由工會干部、勞模工匠等組成的工會理論宣講隊伍,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講好新時代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
據介紹,洛陽市總工會領導班子帶隊深入多家重點企業開展宣講活動,以貼近職工、服務實際為重點,結合典型案例,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精準傳遞到職工身邊。同時逐一解答一線職工提出的權益保障、技能提升等問題,幫助職工進一步明確自身在改革發展中的角色定位。
在洛陽市總的帶動下,如今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在全市鋪開。從會場到企業、從機關到班組、從校園到社區,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三個精神”在廣大職工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車間里的思政課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第一課在海天集團二板機產品線總裝車間開講。浙江工匠、吉利汽車春曉變速器基地設備資深經理張亮分享了在技術創新和團隊建設方面的心得體會,鼓勵現場職工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鄒倜然 通訊員 鄭穎思 攝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