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泉州工會將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課,打破傳統宣講的空間限制,讓宣講更生動、高效——(引題)
思政課堂上來了宣講“數字人”(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通訊員 李亮 許志馨
日前,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山嶺村茶園旁的工會驛站里,福建省勞模、安溪制茶大師陳清元以數字人的形象出現在大屏幕上,為當地茶農講述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三茶”統籌故事。在山嶺村現場參加研學的茶農張清波感嘆:“我仿佛穿越時空與大師對話。”
這是泉州市總工會打造思政課AI講堂的一幕。泉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韓衛華介紹,為鼓勵勞模工匠宣講實現從“能講”到“會講”、從“善講”到“AI講”的轉變,泉州工會為勞模工匠搭建起“理論微課+AI講堂+實踐教學”三位一體課堂,力求讓AI成為勞模工匠思政課堂中會講故事、懂情感、有溫度的“創作力擔當”。
陳清元數字人正是他受工會宣講員培訓啟發、在勞模工作室成員幫助下共同打造的宣講“神器”。借助3D建模、AI技術,陳清元將自己錄制的宣講短視頻上傳到平臺上,只花了不到3天時間便在云端生成了一個“數字版的自己”。
彼時,陳清元剛結束泉州市勞模工匠宣講員培訓班的參訓任務,他的“數字分身”借助“5G+4K全息”技術出現在安溪大大小小35個茶園中。“每年這個季節都是宣講任務最重的時段,最高峰時,一天接到七八場宣講邀請。”他感嘆,“今年有了‘數字人’,我不再分身乏術,可以把‘三茶’課堂搬到厝邊頭尾,帶著更多老百姓一起科學種茶、制茶。”
“智能技術的應用,讓陳清元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起來。”課堂上,茶農張清波明顯感覺到,這樣新穎的思政課更受新一代年輕茶農歡迎。
據泉州市潤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專家黃冰瑩介紹,借助數字分身,勞模工匠可以自然地融入不同的虛擬場景之中,而借助5G網絡極大的帶寬和高傳輸速率,可以實現一名老師講課、多地點同時仿真,打破傳統宣講的空間限制,實現遠程課堂的即時互動。
當智能課堂遇見勞模工匠,當人機協同賦能思政宣講……智能技術在“中國工人大思政課”上的運用還有更多可能性。
在泉州市2025年勞模工匠宣講員培訓班上,黃冰瑩等百名勞模工匠宣講員面對面交流,解密當AI融入思政課堂,勞模工匠宣講將獲得什么樣的“科技感”。在她看來,“知識圖譜”能夠幫助職工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虛擬教研室”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推動勞模工匠宣講資源的共享和優化;“大數據畫像”則通過分析職工的課堂反應,為勞模工匠提供更精準的宣講反饋,讓思政教學更加貼合職工的實際需求。
在DeepSeek應用實操環節,全國勞模、柒牌公司車間主任侯國建在老師的幫助下,花了3分鐘時間為自己的宣講一鍵生成了一份PPT和發言提綱。
“有了AI賦能,我們的宣講事半功倍。”侯國建說,借助智能技術,可以把晦澀難懂的技術難題轉化為普通職工能理解和認可的圖像、表格,還可以通過AI生成基于生產車間打造的數字工廠,為其他行業職工了解工人、讀懂勞動、學習匠心搭建沉浸式的教學場景。他認為,“AI技術不僅讓思政課變得有趣,也讓一些不善表達的勞模工匠擁有了一條走上思政講臺的‘捷徑’。”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