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預約工人文化宮的課程,點幾下手機就搞定!”近段時間來,參加湖南省瀏陽市工人文化宮公益大課堂的職工們紛紛點贊。以往有些課程需要現場登記的麻煩事,如今在“瀏陽工會數智平臺”上一鍵操作即可完成。
這份便捷背后,是瀏陽市總工會以數智化改革撬動工人文化宮服務升級的生動實踐。自今年2月該系統上線以來,已有3萬余人次通過平臺享受服務,智慧化服務正成為職工觸手可及的“新標配”。
從人工登記到數據“秒級響應”
5月22日晚7點,瀏陽市雙福包裝印刷有限公司職工郭英,掃碼進入瀏陽市工人文化宮動感單車區感慨:“以前要在前臺通過手機號進行登記通行,現在掃會員專屬二維碼進入課堂,直接找座位,跟逛‘數字超市’一樣方便!”
這個2018年投用的6200平方米“職工之家”,既是免費健身的 “能量站”,也是年服務8萬余人次的“文化課堂”——瑜伽、動感單車常態開課,舞蹈、書法等十余種公益課程輪番登場。
火爆的人氣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微信報名、群內接龍的復雜流程常讓工作人員需同時監測數十個報名群的滾動消息,手動核對重復接龍、修改備注、整理錯填信息,在高強度的信息處理壓力下,即便經驗豐富的人員也難免顧此失彼。每晚7點百余人集中入場時,前臺3名工作人員更忙得腳不沾地。
瀏陽市總工會將工人文化宮列為數智改革“試驗田”。今年2月上線的“瀏陽工會數智平臺”,像一位24小時在線的“智能管家”,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也為職工帶來了更加溫暖、高效、智能的服務體驗。
瀏陽市工人文化宮工作人員蔣霞對此感受深刻:系統報名通道統一規范,每人每期限報2個班,杜絕“一人占多席”;掃碼入場替代人工登記,百名學員可同時段“絲滑入場”,智能化與數據化的加持,不僅讓前臺人力投入減少了,職工入場也更加方便快捷。
當數據開始“奔跑”,瀏陽市工人文化宮加速轉型,從傳統線下陣地,逐步拓展為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智慧家園”,讓每一份服務都帶著數字時代的溫度,為職工幸福持續“加碼”。
從固定場館到“流動課堂”
在為職工提供運動休閑場所和公益課程學習等基礎服務上,瀏陽市總工會在工人文化宮的功能和服務上頻頻做加法。但工人文化宮場地和輻射范圍有限,如何讓遠距離職工群眾也能享受“文化宮紅利”?瀏陽市總工會給出“破題密鑰”:讓服務“走出去”,把陣地“建起來”。
5月19日,中和鎮籃球場化身“流動課堂”,60余名職工跟著專業老師正練習八段錦。“免費課程送到家門口,工會真是我們的‘娘家人’!”基層職工的心聲,印證著工會服務觸角的延伸。
這是瀏陽市工人文化宮公益課堂首次走進鄉鎮。為滿足更多職工群眾的需要,今年瀏陽市工人文化宮開展分教學點建設,首批與瀏陽市體育中心、中和鎮等6家單位達成合作,將定時定點“派送”課程。同時推出“三單”服務,基層工會通過數智平臺“點單”,瀏陽市總工會“簽單”,文化宮“接單”,即可“定制”書法、太極拳等課程,實現“職工在哪里,課堂就開到哪里”。
如今,以數智平臺為“中樞神經”,瀏陽市總工會正編織一張覆蓋城鄉的“服務網”:市中心的工人文化宮是“主引擎”,分教學點是“中轉站”,送課下基層是“毛細血管”,將優質資源輸送到鄉鎮、園區、企業、社區,“15 分鐘學習圈”正在瀏陽大地落地生根。
記者了解到,瀏陽工會數智平臺的投用,帶來的是服務質效的“雙提升”。如今,人流集中時,職工平均入場時間從幾分鐘壓縮至30秒。今年3月,瀏陽市工人文化宮根據職工需求,上線短視頻制作、DeepSeek 應用等新課程,幫助職工們提升數字化技能,吸引了近500名職工通過數智平臺報名參與。系統上線以來,已有3萬余人次通過平臺享受服務,較去年同期增長10%以上。
“數智技術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連接工會與職工的‘數字橋梁’。”瀏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張葵紅介紹,目前瀏陽工會數智平臺正在完善實名制會員數據庫,把建會入會、婚戀交友、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搬”上平臺,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職工服務總站,為城市注入更多溫暖。
(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羅曉芳)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