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俞祁浩:踏遍高原凍土、筑建國家“凍”梁
俞祁浩,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30多年堅守青藏高原科研一線,面對高寒缺氧、強紫外線和大風極端惡劣環境挑戰,秉持工匠精神,不斷超越進取,始終致力于我國凍土區重大工程凍融災害整治、防控關鍵科技難題的攻克,系統研究了凍融災害孕育和致災機理,深入完善了凍土工程長期穩定理論,構建了凍融災害防控保障技術體系,為我國凍土工程理論發展和引領國際凍土工程技術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累積產生經濟效益21.43億元。他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16項,申報國內、國外發明專利近100件。
俞祁浩為探究和掌握凍土工程重要基礎數據,幾乎走遍了青藏高原、東北等我國所有凍土區的公路、鐵路、輸電線路等凍土工程。但長期的翻山越嶺、風餐露宿,饑一頓、飽一頓的飲食不規律,讓他落下了嚴重的胃病。為了凍土理論研究,他頻繁出入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冷庫,長時間進行凍土試驗,由此經常感冒并患上淋巴結核,被病痛多年困擾,但他依然堅持研究不為所動。
面對國家和工程需要,俞祁浩帶領團隊義無反顧,在空氣更加稀薄的青藏高原、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施工現場,在寒風凜冽的大壩倉面,“釘”在施工工地,無數次的觀測、取樣、測試,沒有節假日、休息日,經常加班到深夜,系統提出了凍融災害防控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凍土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
在青藏電力聯網工程西部大開發戰略重點建設施工中,解決了塔基基坑凍土融化、坍塌建設受阻,凍土基礎承載力形成困難等重大科技難題,成功實現青藏直流線路工程提前一年投運。
在雅礱江流域控制性水電工程——兩河口水電站施工中,解決了高頻、大溫差凍融規律缺乏、心墻填料凍融劣化機制不明等關鍵難題。助推兩河口水電大壩填筑進度逐年翻倍、質量全優,最終提前一年填筑到頂和發電。
俞祁浩注重科技成果凝練,培養出一批高素質人才,研發的系列新型關鍵技術和系統形成的凍融災害防控技術體系已在工程實踐中獲得應用,并發揮關鍵作用,累積產生經濟效益21.43億元。作為凍土研究“國家隊”的一員,他和團隊一起將繼續挑戰極限,把更多科研成果寫在他們深深熱愛的這片凍土大地上。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