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記者 朱潔英
從高校,到企業,再到研究機構,她的履歷遍及汽車產業“產學研”各個領域。
她利用自身工作背景,牽頭聯合攻關,為中國車企解決“卡脖子”難題,推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發展。
她是雷劍梅,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信息智能事業部副總經理,兼電子通信與軟件測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中心主任,首屆全國科創名匠,汽車電子通信軟件技術領域專家。
2007年,雷劍梅博士畢業后,成為長安汽車引進的首位通信領域博士后,期間,受母校重慶大學邀請,她進入通信學院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化,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學校距離產業界還是遠了些。”雷劍梅熱愛講堂,但更想站在一線,為汽車行業發展貢獻力量。她堅信,無論在哪里,只要初心如磐,便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5年,雷劍梅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放棄高校教師的身份,正式加入了中國汽研,全身心投入汽車產業。
當時,汽車電子領域基礎十分薄弱,中國汽研在汽車電磁兼容方向也還處在無團隊、無設備、無場地、無技術的“四無”狀態。
“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一切只能靠自己!”雷劍梅堅定地說。
萬事開頭難。雷劍梅帶領團隊從最簡單的電器布局和線束布局與電磁兼容性能的關系開始研究,結合仿真與測試多種手段,一步一步形成了單體性能、線束布局、線束選型和系統電磁兼容性能關系的數據庫,并在電腦上一行一行敲出設計開發要求與檢查表。經過幾年的驗證與優化,他們推出了全部自主研發的整車電磁兼容性能開發體系。
為了推廣這項處于“萌芽”階段的技術成果,雷劍梅時常輾轉多個整車企業進行技術交流與業務推廣。
幾年后,我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電動化浪潮,電磁兼容幾乎成了所有企業避不開的技術難題。2018年,該研究成果已經應用到超過30家整車企業的40余個車型,并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技術日新月異,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引發的是整個電子電器架構的變革。雷劍梅對變革的趨勢與其中蘊藏的機會有著整體的把握和系統性思考。
“從七八年前開始,我就著手在整車電子電器架構、軟件和功能安全以及無線通信等方面布局團隊和項目,積極參與國際會議獲取全球最新技術信息,并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及時糾偏。”雷劍梅說。
2020年,在公司的支持下,由雷劍梅領銜的電子通信與軟件測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技術領域涵蓋汽車電子與電磁兼容、整車架構、無線通信、軟件與安全、車規芯片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面向汽車電子電氣系統全鏈條服務的組織架構。
期間,雷劍梅帶領團隊首創了面向汽車復雜環境安全驗證的“非道路測試評價體系”。該體系可實現在標準可控暗室環境下,對復雜氣候、復雜交通、復雜電磁背景和復雜攻擊條件的聯合仿真,以脫離道路的測試方法驗證車輛的安全性能。
多年來,雷劍梅帶領團隊以提升汽車電子通信和軟件性能為目標,重點針對阻礙自主品牌汽車電器系統性能提升的電器架構、電磁兼容和無線通信性能設計與分析預測開展深入研究,牽頭行業首份汽車天線標準“車載通信天線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以及全球首份智能網聯汽車電磁兼容標準“CSAE 231-2021智能網聯汽車電磁抗擾性能技術要求與測試評價方法”,帶頭爭取立項并指導工信部“百項團標”——“CSAE 198-2021電動汽車高壓屏蔽線纜及連接器表面轉移阻抗測試方法”,為國內數十家汽車企業的企業標準制定提供了關鍵支持。
“我們趕上了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跨越的光榮時代。”雷劍梅說,“我將繼續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不斷提升汽車通信與軟件技術,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