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記者 姚怡夢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神經外科是西北最大的神經外科中心之一,每年門診量達2萬余人次、住院病人超過5000人次、手術3200余例。
這龐大的數字背后有著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茂德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
從醫近40載,王茂德始終堅守臨床醫療與基礎研究一線,以深厚的專業基礎理論,高超的醫療技術水平,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患者醫療安全、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知有多少個清晨,王茂德總是提前上班,認真查看每個危重患者,耐心與家屬解釋病情,組織和參加搶救患者。雖然他日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的,但他對每個危重患者的病情都了如指掌,能及時做出正確的診斷和處理,帶領神經外科醫護人員使危重患者一個個轉危為安。
“帕金森這種病,過去可供患者吃的藥少,有效果的藥也少,治療方法也少。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現在可供患者吃的藥多了,有效果的藥多了,治療的方法也多了,那么我們該思考如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減少患者看病的難度?”王茂德說。
不僅如此,病人大多是老年人,他們行動不便,需要家人的陪護才能來醫院就診,上樓下樓做各種檢查很不方便。而且,帕金森對他們的折磨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有些人到后期都會有抑郁癥出現。所以這個病種會涉及外科、內科、精神科、康復、護理等方面。
2011年,西北帕金森病關愛中心應運而生。王茂德牽頭多學科提出帕金森病“關愛+治療+管理”的全新治療模式,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的全程醫療幫助。
“一方面為減少病人看病的難度,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我們對帕金森病人的治療和管理。”王茂德介紹道。
中心成立十余年來,通過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帕金森病的癥狀改善率達99.2%,幫助上千名患者重獲新生。2015年,他作為國內唯一代表受邀參加亞太地區功能神經外科大會,積極推動全球神經外科學的發展。
王茂德的腳步并沒有停止,他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
在西北地區,他率先成立腦膠質瘤實驗室,和世界知名實驗室合作,在膠質瘤干細胞、膠質瘤放療抵抗性、膠質瘤表觀遺傳學及新型靶向藥物開發等領域積極開展研究;主導成立的垂體瘤多學科研究與診療中心,為垂體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規范化和個體化的診療服務;利用互聯網打破地域限制,通過線上診療、在線指導,使全國各地的帕金森病患者能在家中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醫成本,幫助醫患雙方更有效地跟蹤病情變化,確保治療的持續優化。
他開展的全球首例新材料3D打印顱骨修復手術,通過CT圖像的三維重建,對顱骨缺損區模型進行分離、精修、試模打印等操作,定制化PEEK植入物修補鏈接牢固,完美貼合原顱骨缺損區域,在防止腦脊液滲漏、保護腦組織的同時,滿足了患者的生理美觀要求。采用腦深部電刺激術為原發性扭轉痙攣女性患者進行治療和調試康復,不僅成功控制了病情,還使其成為國內DBS術后自然受孕并順利生產的第一人。開展的陜西省首例機器人輔助DBS手術,針對72歲男性帕金森患者雙側肢體僵直且肌張力較高的癥狀,使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靶點精準定位,縮短了手術時間,免除了患者帶頭架手術的痛苦……
在王茂德的帶領下,一項項“首例”因其創新性或顯著療效廣受醫學界關注。這也是王茂德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積極投身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