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老區行】
原標題:福建龍巖老區不老,向“新”發展——(引題)
紅土地上“智”造“中國芯”(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走進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金銅新材料循環園區的福建晶旭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車間里不時響起設備調參發出的鳴音,以及半導體圓片在智能機械的驅動下在生產線上“流動”的聲音。
身穿紅、藍、白3色無塵服的技術人員用絕緣膠與明膠將芯片粘連在基板的指定區域,而智能設備旁的工作人員則忙著對前端設備的焊線參數、固晶參數進行設定。
生產線旁,公司芯片制程工程師張彪手持一個DVD碟片大小的圓片對記者說:“看,這是我們在紅土地上‘智’造的‘中國芯’!”
張彪手中的圓片表面覆蓋著一層明晃晃的薄膜,在車間燈光的映照下格外閃亮。在這層薄膜下面,是比頭發絲還薄的半導體材料。
“利用氧化鎵導通電阻低、擊穿電場強度等特性,可制成超高功率電子器件產品?!睆埍敫嬖V記者。
張彪進一步介紹,這個圓片是第四代半導體材料——硅基氧化鎵外延片,在圓片上做進一步加工便可生產半導體芯片所需產品,這些產品可廣泛用于5G高頻濾波器、智能物聯、精確定位等應用領域。
“我們團隊用10多年的時間,做好了充足的技術沉淀和經驗積累,已形成核心裝備自主研發、外延芯片自主設計制造、器件封測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布局。”福建晶旭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孟源是“生在紅土地、長在紅土地”上的老區人,他清晰記得年幼時家鄉“掘山挖礦”“開山做水泥”時的“動靜”。他坦言,“手握金銅礦”的上杭縣也曾因粗放發展一度面臨資源枯竭危險。
曾經以金銅產業作為支柱的上杭縣,經濟增長如何實現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戰略轉變?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礦產冶金,到構建起礦產冶煉、金銅精深加工為主的千億金銅產業集群,再到近幾年發展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材料等新興產業……老區人民主動打破資源依賴,構建以金銅、新材料、建筑產業為主導的新發展格局。
而讓王孟源下決心留在家鄉創業的,正是這片紅土地上近年來“升騰”起的濃厚產業氛圍。
近年來,吉利、巴斯夫、寧德時代、傳化等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項目陸續落地上杭,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快速成長,讓曾經的山區貧困縣變成了全國百強縣。
王孟源坦言:“平臺的大小并不取決于地理位置,老區一樣大有可為?!痹邶垘r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晶旭柔性引進中山大學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剛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技術人才團隊,由技術帶頭人擔任企業研發高管參與公司經營管理。
“通過引進一個團隊、落地一個項目的方式,我們堅持將項目與人才緊緊融合,以產聚才、以才興產,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推動創新鏈?!鄙虾伎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永湘介紹,近年來,通過持續實施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培育和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工程,當地建成了28個省級以上科創平臺。
隨著高層次人才的不斷聚集,上杭以產業創新為導向,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工程”集中攻關機制,在協同孵化、推動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加快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耦合。
從紫金佳博鍵合金絲國有替代技術研發,到清景銅箔年產15000噸鋰離子電池用高檔電解銅箔;從德爾科技高端含氟電子級氣體到天甫電子年產36萬噸半導體級電子材料……一大批“新工業”落地紅土地。這些“專精特新”企業成為推動老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近3年當地新材料新能源產值年均增速達34%。
看著總投資16.8億元、正在產業園區建設的公司二期項目,王孟源滿懷期待:“老區不老!我們有信心,在紅土地上‘智’造更多的‘中國芯’?!?/p>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