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原標題: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歷史性成就——(引題)
守護億萬人民的健康福祉(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姬薇
“通過教學查房、手術指導等幫扶,使我院三四級手術由41%提升到現在的57%。今年我院還開展了首例心臟搭橋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院長郜炎輝說,作為被支援的醫療機構,迫切需要技術幫扶和管理指導兩方面支持。
多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持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組織全國1173家三級醫院對口幫扶940個縣的1496家縣級醫院,目前85%的對口幫扶縣醫院達到了二級以上醫院服務能力,其中44%達到了三級醫院服務能力,累計派出170支國家醫療隊、超過1000名醫務人員,以縣鄉為重點,開展疾病診療等巡回醫療工作。
在近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人表示,貧困地區的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服務人員的服務“空白點”被歷史性消除,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勝利,已經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的目標。
人民健康福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今年8月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相比1949年的35歲,增長了一倍還多。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資源從匱乏走向不斷提質擴容,老百姓的就醫體驗從缺醫少藥到逐步實現全民醫保……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引領衛生健康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歷史性成就。
就醫體驗進一步改善
今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人民醫院推出便民措施,醫院整合門診掛號、檢查檢驗開單、配藥等多個付費環節,實現門診看病“最多付一次”,甚至可以事后付、回家付。
2015年至2020年,國家衛健委連續實施兩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23年5月起,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啟動了為期3年的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行動,在優化就診環境和預約診療、改善住院服務流程、改進護理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患者就醫體驗進一步改善。
目前,全國有超過5500家二級以上的綜合醫院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累計200多個地級市開展了檢查檢驗結果的互通共享。其中,福建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已接入243家二級以上的公立醫院,基本實現省、市、縣級公立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報告調閱共享。
在簡化付費環節方面,浙江、廣東、江蘇等地探索“信用就醫”模式,在醫療機構中開展“先診療后付費”。患者簽約獲得相應便捷服務后,整個診療過程只需要在就診后一次性支付匯總費用即可,醫保部分系統直接結算。
在住院環節上,北京、上海等地探索預住院和術前管理中心等模式簡化患者手術住院的流程。湖南、江西等地探索設立“病區一站式服務臺”,通過后臺數據的流轉整合完成所有辦理環節,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走路。
醫療服務持續優化
9月12日,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趙宇彤醫生向觀眾介紹,患者來院首診后,其信息會輸入心血管疾病數字療法小程序。患者通過上傳每日血壓、心率、睡眠、心電圖等數值,將獲得用藥提醒和重要體征監測,并可與后臺醫生實時溝通,得到個性化健康飲食推薦和治療建議。
隨著5G技術普及,互聯網遠程醫療已成常態。目前,全國互聯網醫院達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聯網診療服務量超過1億診療人次。
智慧醫療不僅增強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還督促患者關注健康,實現“隨時隨地”的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在醫療過程中同樣至關重要。
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現右髂部轉移腫物破潰,無法下床,找到天津市腫瘤醫院互聯網醫院居家護理中心預約專科居家護理服務。出診護士每日為患者進行破潰傷口換藥,并遵醫囑進行升血針的注射,靜脈采血復查血象,實現一次出診為患者“一站式”解決3個難題。
目前,全國已有188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905家三級公立醫院創新康復服務模式,提供加速康復外科服務。
深化“醫改”守護健康
隨著人口老齡化、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病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
對此,國家衛健委聯合多部門發布了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推動落實《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形成多病共防、多病共管的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
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大力推進實施癌癥、心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項目;成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疾控機構職能從單純預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維護和促進全人群健康轉變……近年來,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
今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施行全省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政策。目前,該省35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均已完成“一次掛號管三天”信息系統的改造升級,優化完善了相關就醫流程,統籌安排復診患者的就醫順序。
公立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深入推進深化“醫改”工作以來,我國歷史性地破除了以藥補醫、以耗材補醫的舊的運行機制,初步建立了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新的運行機制。統計數據顯示,百姓信任公立醫療機構,愿意選擇到公立醫療機構就診。在全國每年的門急診工作量中,公立醫療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量占80%以上。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