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初到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的李志瑤,還不滿二十歲。甫一上崗,就迎來職場“第一關”——通過手工鍛造考核。
“從爐子里拿出來在錘子上超不過一分鐘就得回爐,手上烤得全是水泡。”“關鍵是憑眼睛看,看溫度、顏色變化。”在外行看來并不復雜的打鐵,在李志瑤眼中卻有很多竅門。
憑著一股鉆勁、韌勁,5年學徒期滿的李志瑤終于走上了他夢寐以求的大型鍛造機控制臺。
鍛造一工段是全公司的主力生產工段,但一段時期內,產值上不去、質量無保證、不能按期交付產品一度令領導頭疼。
“困難面前,信心要比黃金貴,辦法總比困難多。”李志瑤臨危受命,僅用半年時間,就讓工段面貌一新,月月超額完成任務,且在之后年年都有新突破。
他曾帶領全段工友,在1250噸水壓機、Φ1800mm擴孔機生產線上創造了單月產值突破5000萬元的記錄。
他曾帶領全段工友,在三年內累計完成的產值占到公司近三年總產值的51.4%。
……
亮眼的數字背后,折射了李志瑤的擔當。
21世紀初,某重點產品被稱為機械制造業王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僅少數幾個國家具備生產能力。壓氣機盤和渦輪盤鍛件是該產品制造所需的兩大核心關鍵件,而這兩件鍛件的軋制就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
重任又一次落在了李志瑤身上。他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對3米軋環機進行改造,最終實現技術突破,在國內首次成功軋制出普通材料和不銹鋼材料的盤形鍛件。該技術的突破,解決了大、重型壓氣機盤和渦輪盤鍛件國產化制造難題,徹底擺脫了國內燃機生產大型盤鍛件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從受制于人,到名揚海外,西方發達國家也開始慕名前來尋求合作。美國GE公司正是其一。
GE公司需生產一種地面燃汽輪機整體安裝邊,但找了53家生產廠家均未果。最后,安大公司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李志瑤主動請纓參與,并成功制作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后,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多家知名企業旋即拋來橄欖枝。
2010年,技能出眾、業務突出的李志瑤獲評全國勞動模范。2011年,與“爐”為伴、與“錘”共舞了27年的李志瑤,又有了新任務——到建成投產不到2年的重機宇航工作。在這里,李志瑤依然本色不改,發揮勞模示范引領作用,在生產、科研“兩片沃土”克難攻堅,在異形環鍛件、精密扎制鍛件、TA1大型環鍛件等多個產品領域實現新突破。
(勞動時報全媒體記者程瑞林)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