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智能化的生產線邊,看著傳送帶上流轉的產品、忙碌作業的機器人……子建華感慨萬千。作為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的參與者,他的故事也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一個縮影。
1973年,子建華出生在云南永勝縣的一個小鄉村,那時候村里冷飲店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愛學習、愛鉆研的子建華卻對制冰機里的柴油機產生了興趣,拆卸、清洗、安裝時,他總喜歡蹲在一旁,而命運的齒輪就從這臺柴油機開始轉動。
視頻來源:云南省總工會
這份喜歡鉆研摸索的勁,也被子建華帶到了工作中,剛進云內動力不久,子建華被安排學習操作首批數控設備,很快便學有所成。隨后,他率先完成了大批發動機產品的計算機圖形庫,并通過有限元分析,解決了發動機離合殼體開裂的問題。
工作二十多年,子建華始終保持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熱情,他將自己的人生軌跡融入國產發動機發展事業中。
1997年,大學畢業后,滿懷憧憬的子建華進入云內動力。盡管初入公司時被分配到車間,但他并未氣餒,反而安慰父親,“搬那些零部件,實際上它是帶著圖紙的,可以通過圖紙看到零件是怎么做出來的。”
從車間起步,子建華通過搬運零部件熟悉公司和工藝,努力學習操作數控設備,在實操中積累實踐經驗,很快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干。此后,他慢慢扛起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重擔,多次參與和帶領團隊參加國家級、省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在柔性生產線建設過程中,他作為項目小組成員,從企業生產實際出發,與國外合作團隊反復討論交流方案,創造性地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最終,項目獲得2007年昆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公司智能化改造項目中,他用系統將整個生產線從設計制造到售后服務全流程打通,同時引進機器人,實現自動上下料、自動識別等功能。這也是子建華引以為傲的成果,“那條生產線在這個行業上是一個開創性的?!?/p>
從零起步,子建華完成了從扛箱子到扛擔子的跨越,一路成長為高級工程師、輔席設計師?!拔医洑v的這20多年國家發展非??欤覀円恍┹o機設備,已經超越進口設備了?!?/p>
作為參與者,子建華親歷了“中國智造”的崛起,他和團隊先后完成了10余個柴油機和汽油機產品的200余套精密復雜鑄造模具和沖壓模具的數控編程和加工,參與和負責了14條生產線的規劃設計、安裝調試、加工驗證等,為企業實現年產80萬臺發動機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中國制造業轉型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如今,50歲的子建華身影依然奮戰在電腦前、活躍在車間里,他用旺盛的精力與年輕的工程師們一起奮斗?!皶r代已經往智能化方向發展,新能源發展非???,自己得不斷學習才跟得上時代發展?!彼?,用行動詮釋著“擇一業,終一生”的職業信仰。(云南省總工會 文/圖)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