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記者撥通了全國先進工作者陳緒蘭的電話,彼時她正帶著棉花育種材料身處海南,準備進行雜交后代生物育種抗草基因的鑒定。退休后的她未曾有片刻停歇,依然在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今年56歲的陳緒蘭,在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栽培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長達32年,始終奮戰在農業科技第一線。她累計推廣農業增產技術60余項,推廣面積達 1000 萬畝,實現增收節支30億元以上;引進各類農作物品種50余種;建立科技示范田5萬畝,培養植棉科技示范大戶300余戶;主持并參與18項重大科技項目…… 由于工作成績斐然,陳緒蘭先后榮獲全國農田節水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各類表彰達25項次,榮獲科技成果獎項12項。
榮譽的背后,是她三十年如一日的勤懇付出。據她手機上的運動軟件顯示,她每日的步行數幾乎都在5萬步以上,最多時甚至能達到8萬步。
工作期間,陳緒蘭擔任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栽培站站長及推廣研究員。每年從春播至收獲季節,陳緒蘭總是忙碌于田間地頭,為推廣新技術、改良土壤、提高棉花單產而潛心鉆研。她先后試驗并引進了寬膜高密度植棉技術、棉花膜下加壓滴灌節水技術、棉花膜下播前滴水春灌技術和棉花雙大膜精量播種技術、長絨棉高產栽培技術以及棉花側封土“干播濕出”技術等,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棉花種植模式的轉變,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科技應用于實際,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這便是陳緒蘭一直致力去做的事情。
棉花在庫爾勒的農業種植面積中占比70%以上,達140萬畝。種棉示范戶李敬財、張學軍等人已有20多年棉花種植經驗,從品種改良到病蟲害防治、播種方式、用藥用水等各個環節,陳緒蘭皆悉心予以指導,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如今,這些科技示范戶都已成為種棉能手。
一直奔波于農業生產一線的陳緒蘭,練就了一套嘗土鑒苗的獨特本領。她的徒弟、庫爾勒市普惠農場的棉農阿不力肯·阿不都熱西提對此深感自豪:“整個普惠農場2千多人沒有不認識我師傅的,她嘗土便能知曉棉花長勢,看苗就能知曉收成,比儀器還要靈驗。”每當大家遇到難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咨詢,而陳緒蘭每次都會耐心細致地解答農民提出的技術難題。
去年退休后的陳緒蘭被返聘,再次回到田間地頭,為棉農開展技術指導?!拔覒c幸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在科技興農戰略的背景下我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作為一名農業技術推廣者,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卻獲得了如此高的榮譽,這是黨和人民給予我的最大獎勵,也是社會各界同仁對我的最大支持。”陳緒蘭說。
(工人時報全媒體記者 祝宵)
關于中工網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cars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